![]()
俄罗斯军队
俄军“马克西姆·克里沃诺斯”志愿营一名呼号为“金凤花”的士兵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参加乌克兰方面作战的美国雇佣兵虽然装备精良,看上去十分“酷炫”,在镜头前的表现也相当自信,常常摆出各种姿势营造精英形象,但真正进入战场后,这些美国雇佣兵的实际战斗能力远不如外界想象,普遍缺乏关键的战术素养与高强度作战技能。
“金凤花”介绍称,大约有一半的美国雇佣兵能够使用俄语交流,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来自乌克兰、俄罗斯的移民,之后旅居美国,再以雇佣兵身份返回战区。他的说法引发外界关注,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美国雇佣兵在俄乌战场的真实表现。
在进一步分析之前,有必要说明“马克西姆·克里沃诺斯”志愿营的结构背景。该营由一批前乌军士兵构成,这些人此前要么向俄军投降,要么在战斗中被俘,随后被俄方整编并进行政治审查和军事再培训,其中一部分选择加入俄军,组成了这一特殊的营级作战单位。因此,“金凤花”对于战场局势及敌方人员素质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前线观察基础。
他说“美国雇佣兵什么都不会”,带有明显的夸张成分,事实上,美国雇佣兵内部差异巨大。他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为了赚钱而奔赴乌克兰的非专业人员,此类雇佣兵在来乌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即便乌方为其安排了短期培训,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专业性的缺失。进入高强度前线后,他们对战场环境认识不足、协同动作混乱、无人机规避意识薄弱,因此表现自然不佳。
![]()
俄乌战场乌克兰雇佣兵
然而另一部分美国雇佣兵背景截然不同,包括部分美军现役军人以“换装”方式参战,也包括退役军人和拥有特殊作战经验的技术人员。这些人的战斗素质要高得多,对美式战术、火力运用以及单兵协同较为熟悉。他们在乌军中的待遇也明显不同,通常拥有较高的战术自主权,行动自由度远大于拉美裔雇佣兵,因此个体层面的战斗能力也更突出。
尽管如此,从整体表现来看,美国雇佣兵并未在俄乌战场展现出决定性作用,也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标志性战果。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美国雇佣兵普遍缺乏传统高烈度战争经验,即便是退役的美军特种部队,也主要经历过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低烈度反恐行动,那种作战模式主要依赖美军的绝对制空权、卫星侦察、强大的后勤保障与火力支持,而乌克兰战场的条件完全不同。这里是大国之间的陆战环境,火力密度极高,前线无人机覆盖率接近饱和,步兵暴露风险极大。美国雇佣兵缺乏对FPV自杀式无人机、投弹无人机的系统认知,甚至常常需要乌军士兵对其进行手把手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难以展现所谓“专业优势”。
![]()
乌克兰雇佣兵部队
第二,美国雇佣兵在乌军体系中以多人小组为主要单位,缺乏成建制作战的组织能力,与哥伦比亚等拉美雇佣兵不同,后者能组成连级单位承担大规模攻坚任务,而美籍雇佣兵更多执行侦察、突击、火力引导等小队行动。在乌克兰,他们获得不了类似美军的高精度情报支持,也无法依赖美军式的航空火力覆盖,而对手却是战术成熟、火力组织完善、具备丰富经验的俄军。在缺乏体系支撑的情况下,美国雇佣兵再有技巧也难以发挥出真正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雇佣兵往往在心理上具有某种优越感,认为自己的军事素质优于乌军士兵,但实际作战中他们常常需要向乌军学习无人机规避、战壕生存技巧、火力机动方法等内容。这种反差进一步凸显了美国雇佣兵经验的局限性。
总体来看,美国雇佣兵的战场表现介于“乌军普通士兵”与“专业外籍军人”之间,既不如宣传中那样专业,也不如谣传中那样不堪。缺乏高强度战争经验、难以适应无人机饱和战场、缺乏体系火力支持,是他们在乌克兰难以展现突出战绩的主要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