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MR眼镜,耳畔传来潺潺水声,乌镇昭明书院的光影在眼前缓缓流转,化为西湖畔的文澜阁;数字人“纪晓岚”向你招手,讲述《四库全书》从纂修到守护的百年历程……在科技的赋能下,古籍不再静置于深阁,而是可走近、可互动、可对话的鲜活文化体验。
这样的体验来自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社会化活动“文澜重光·数韵流芳”,该活动由浙江图书馆和蚂蚁集团共同承办,借助MR混合现实、AI智能体、数字人等技术,让观众“走进”数字重建的文澜阁,亲手“翻阅”《四库全书》数字版本,探索四库人格、收集数字徽章,以更轻松有趣的互动形式,与古籍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
“文澜重光”支付宝小程序上线 实现“书阁合一”
200多年前,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被珍藏于杭州文澜阁。其后经历战火,但在浙江文人志士的守护下,书阁得以同城幸存。
![]()
游客在“文澜重光·数韵流芳”展览中通过MR技术体验数字版“书阁合一”
2024年11月,在浙江图书馆与蚂蚁集团员工志愿者共同努力下,“文澜重光”支付宝小程序上线,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四库全书》与文澜阁数字“书阁一体”。用户不仅能线上“游览”文澜阁,还能沉浸式阅读《四库全书》,让曾经只有少数人能触及的文化瑰宝走进每个人的手机。
![]()
“文澜重光”支付宝小程序通过多种创新互动形式让普通人了解并推广古籍
11月6日,“文澜重光”支付宝小程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现场正式发布2.0版本,新版本借助蚂蚁集团多项自研技术成果,上线四库历史角色探索、乾隆御猫AI伴读、答题解锁数字徽章等创新互动功能,让沉睡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更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有机会走近《四库全书》,了解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显著提升文化传播的参与感与沉浸感
对很多人来说,古籍虽然珍贵,但难懂、难读、难分享。“文澜重光”2.0版本用数字技术降低了普通人认识和了解古籍的门槛:“蚂蚁光鉴”的高精度文字识别能力为古籍数字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鲸探”支持了“经、史、子、集”数字徽章互动玩法,让守护古籍更有趣味;借助蚂蚁灵矽大模型应用平台和xUI技术平台,“文澜重光”通过AIAgent实现多模态交互,让古籍好问好懂;灵境数字人平台则支持了线上文澜阁的数字人智能导览。
![]()
蚂蚁集团志愿者现场为游客介绍乾隆御猫AI伴读功能
据了解,今年9月,作为浙江文化基因激活标志性公益项目的“文澜重光”,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案例中写道,“文澜重光”项目突破物理限制,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古籍保护与公众可及性的矛盾,让珍贵文化遗产走出馆藏;融合AI、数字人等技术降低古籍理解门槛,提升公众参与感;创新科技志愿者模式,形成可复制的“公益+技术”文化传播范式,为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提供了轻量化、普惠性解决方案。
![]()
游客体验“文澜重光”支付宝小程序“四库人格”测评
王泽阳是蚂蚁集团的一名AI产品运营专家,同时也是“文澜重光”项目二期的负责人。王泽阳介绍,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名像她一样的蚂蚁员工以志愿服务形式投入“文澜重光”项目,累计公益时超过4000小时,其中有超过50%为90后的年轻工程师。而由这些蚂蚁员工组成的文博志愿服务队,还入选了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名单。
“我之前一直思考,什么是有价值的技术。参与了这个项目,用一行行代码,创造了一场与历史文化的温柔重逢,我觉得这或许就是技术人最浪漫的使命。”王泽阳说。
浙江图书馆始终致力于探索古籍保护与传承的创新路径。此次携手蚂蚁集团推进“文澜重光”书阁一体项目,正是浙江图书馆数智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一次突破性实践。无论是线上“云游”文澜阁,沉浸式品读《四库全书》,还是参与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都显著提升了文化传播的参与感与沉浸感。
浙江图书馆馆长胡海荣表示,古籍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不仅关乎历史文脉的守护,更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智慧的赓续,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何善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