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的校长办公室里,一位身穿长衫的中年人正对着一份试卷出神。这位校长就是符定一,而他手中的文章标题是《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要策》。
![]()
当他读完最后一句,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文!奇文!”这份试卷的主人,正是当时还叫“毛主席”的年轻考生。
谁能想到,这场普通的入学考试,竟然开启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师生情谊,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未来的走向。
一、慧眼识才
那年春天,毛主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一中。
但符定一在欣喜之余,却产生了一个疑问:一个来自湘潭农村的年轻人,没有名师指导,怎么能写出如此见解独到的文章?
![]()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要对这位新生进行当面测试。
当毛主席被叫到校长办公室时,符定一故意板着脸说:“按照学校规定,第一名需要复试。”
随即出了新题目《论救国之道》。
令符定一惊讶的是,这个年轻人没有丝毫紧张,而是从容地提笔挥毫,文思如泉涌般倾泻在纸上。
![]()
文章完成后,符定一仔细阅读,越看越激动。
他不仅看到了犀利的文笔,更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这位校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声赞叹:“你可真是个奇人!”甚至当场预言:“你以后可能改变中国。”
这段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符定一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赞赏上。他把自己珍藏的一套《资治通鉴》赠予毛主席,鼓励他继续深造。
![]()
这套书对于当时的毛主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书籍是相当珍贵的资源,特别是像《资治通鉴》这样的典籍。
但故事的发展出人意料。
仅仅半年后,毛主席就提出了退学申请。
他对符定一说:“学校知识面太窄,思想太沉闷,与自己想学和应该学的差太远。”
![]()
这番话要是放在今天,恐怕很多老师都会觉得这个学生太过狂妄。但符定一的反应却与众不同。
作为校长,他完全可以强硬地挽留,或者批评毛主席年少轻狂。但他没有这样做。在经过深入交谈后,符定一反而理解了毛主席的选择,同意了他的退学请求。
这种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理解,在今天看来依然难能可贵。
![]()
更令人感动的是,这段师生情谊并没有因为毛主席的退学而中断。后来两人都转到湖南第一师范,继续保持联系。直到符定一因参与民主运动遭到通缉,被迫迁居北京,两人才暂时分别。
但他们的感情却没有因此中断。
二、生死相护
时间跳到1922年,此时的湖南政局风云变幻。湖南军阀赵恒惕枪杀工人运动领袖,激起民愤。毛主席领导长沙泥木工人进行大罢工,并成立工团联合会,与赵恒惕展开正面交锋。
![]()
这场辩论持续了整整三天。面对手握重兵的军阀,毛主席毫无惧色,据理力争,最终迫使赵恒惕承认工人的合法权益。
这场胜利让毛主席声名大噪,但也埋下了隐患。赵恒惕表面让步,暗中却筹划着报复行动。
![]()
就在这危急关头,符定一得知了赵恒惕要逮捕毛主席的密电。
当时符定一正在长沙探亲,住在担任省政府秘书长的表弟家中。这份密电原本是高度机密,但命运似乎有意安排,让符定一偶然得知了这个消息。
可以想象符定一当时的心情:一边是自己最欣赏的学生,一边是手握生杀大权的军阀。如果他选择明哲保身,完全可以装作不知情。但符定一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开始行动。
![]()
他首先找到表弟李某,极力为毛主席担保。
毛主席是我最有才气、最有本事、最有抱负的学生,将来成就必在你我之上。”这番话在今天听来,简直像电影台词一样充满戏剧性,但在当时却是冒着极大风险的真情流露。
更令人敬佩的是,符定一不仅通过表弟的关系拖延逮捕行动,还亲自冒险找到毛主席,通知他尽快转移。
![]()
要知道,当时的毛主席躲在韶山冲老家,要去报信需要跋山涉水,而且一旦被发现,符定一自己也可能会被牵连。
这段经历不禁让人想起古代“程门立雪”的典故,但符定一对毛主席的保护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师生情谊,更像是一种对理想信念的守护。
他之所以甘冒风险,不仅是因为欣赏毛主席的才华,更是因为他认同毛主席所追求的事业。
![]()
二十多年后,当符定一被国民党逮捕时,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毛主席也设法营救了他。
这种相互守护的情谊,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一段佳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平津战役期间,傅作义正是因为知道符定一是毛主席的老师,特意邀请他担任和谈代表。
![]()
符定一不负众望,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段经历仿佛为他们的师生情谊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当年的知遇之恩,最终以另一种方式回报给了整个民族。
符定一与毛主席的交往历程,不仅是一段感人的师生情谊,更是一个关于识人、育人的深刻启示。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符定一能够突破成见,发现毛主席这个“奇才”,体现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智慧。
![]()
这种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太容易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人才,用分数和学历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
但符定一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人才往往具有独特的思想和个性,他们可能不会完全适应现有的教育体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杰出的人物。
![]()
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符定一对毛主席的帮助从未要求过任何回报。从赠书到救命,他始终是出于对人才的珍惜和对理想的认同。
这种纯粹的情谊,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虽然在和平年代,师生关系可能不会经历如此惊心动魄的考验,但其中的核心价值——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却是永恒不变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