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特朗普也很不容易,他出生于1946年,2024年当选时已78岁,今年已经快80岁了。他是一位老人了。2025年7月白宫首次公开特朗普健康状况,称其患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但拒绝公布认知测试细节。美国公众对已经对其健康状况及执政能力产生严重质疑,社交媒体传播其腿部肿胀、手背淤青等异常表现,形成舆论反噬。而这样一位老人,整天陷入无比繁杂的艰难政务之中,坐飞机飞来飞去,重要的政务处理部完,近期,他连度假打高尔夫球的时间都没有了。特朗普面临着中美博弈、俄乌之战、巴以冲突,以及全球金融动荡、贸易局势大洗牌等多方面的挑战,而更严峻的形势在于,在国内,特朗普面临着多重巨大压力向他袭来,这使他遭遇他重返白宫以来的最大困境。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美国政府停摆让特朗普陷入两难境地,他已经焦头烂额。
政府停摆加剧了特朗普政府面临其经济、政治和外交压力,同时暴露了其政策困境。在政治方面,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停摆推进裁员计划,关闭“民主党主导的机构”,但停摆持续时间越长,越可能引发公众对政府效率的批评。此次政府停摆已经成了历史上停摆时间最长的,民主党借机强化医疗福利议题的主导权,将停摆归咎于共和党,将民众的愤怒引向针对特朗普以及共和党,这进一步削弱了特朗普的民意支持。使特朗普在政治上压力倍增。政府停摆越久,民众对特朗普的愤怒越大。
![]()
继续停摆
在经济方面,政府停摆已经导致75万联邦雇员停薪或强制无薪工作,部分机构裁员风险增加,引发社会越来越严重的不满。银行股票因齐昂银行、西联银行爆雷事件而暴跌,股市动荡加剧经济不确定性,公共服务部门停止工作,既增加了失业者,又减少经营收入和消费,使已经疲劳的经济形势更加严峻。特朗普需要同时应对财政和金融风险,并要面对美国民众对其不断加强的愤怒情绪。
![]()
停摆
在外交方面,美国政府停摆引来国际社会对美国政治体制的质疑,以及对于美国两党激烈争斗而不顾美国经济大局和民众生活的严厉抨击,使人怀疑所谓的“美国梦”已经成为“美国噩梦”。同时,美国政府停摆导致乌克兰前线军援延迟、美国与一些国家的贸易磋商暂停,还影响美国对外的合作。此外,政府停摆已经在削弱美国的国际领导力。美欧互动减少,美国对其世界上的所谓“盟友”的支持被延迟甚至取消,中国等国家保持中立态度,特朗普政府在外交上陷入被动,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外交困境。
![]()
很多人失去工作
更突出的影响是,美国政府停摆反映出美国两党制度性僵局,暴露出美国政治机制存在着严重缺陷,体现了美国政治机制的严重缺陷,使国际政治家和政治专家们开始怀疑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真假制衡性及其积极意义,美国“民主灯塔”不再光亮,甚至已经熄灭。特朗普试图通过强硬手段推动改革,但国会却缺乏妥协空间。专家指出,党争导致财政立法程序失效,暴露出美国政治的黑暗面,特朗普试图推行其“精简政府”的改革,但却因政府停摆长期化而严重受阻,改革很可能会“流产”。
第二,美国最高法院已就特朗普政府实施大规模关税的合法性展开听证,并在今年年底前做出裁决,根据媒体的分析,特朗普处境不妙,输的可能性大于五成。
美国最高法院已就特朗普政府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大规模关税的合法性展开听证,并可能在2025年底前作出裁决。此案涉及总统行政权力边界和全球贸易规则,可能对美国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针对部分国家加征更高关税。此举引发5家小企业和12个州的诉讼,美国巡回法院已经已裁定该政策违法,最高法院于近期举行听证会。
现在已经传出消息,多数法官质疑IEEPA是否赋予总统大规模征税权,认为征税权属于国会核心权力。值得注意的是,首席大法官罗伯茨指出:“向民众征税始终是国会的权力。”保守派大法官戈萨奇也质问说:“若国会可将关税权移交总统,是否可能将其他职责如宣战权也让渡?”此外,法官们还质问所谓的“紧急状态”的合理性:法官们未认可“贸易逆差构成国家紧急状态”的说法,认为总统以不成立理由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是在滥用法律扩大权力。
![]()
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左)与总统特朗普(右)打招呼
现在的争议焦点和可能的裁决结果在于:一是支持合法性:若认可特朗普实施大规模关税的合法性,那么,法院将裁定IEEPA授权总统征税,现行关税政策将继续有效,但这不但可能加剧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而且,还会引来对于总统行政权力边界的更激烈的争议。二是否定合法性:即认为特朗普推行其关税政策是非法的,因而裁定IEEPA未授权此类征税,那么,此判决将使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被撤销,进口商可申请退税,美国可能需退还至少7500亿美元关税。
特朗普当然期待着最高法院的裁决结果是第一种,但是,据媒体分析,做出这一裁决的可能性小于50%。因为此案没有先例,因而,据媒体分析,最高法院更大的概率会做出折中裁决。法院可能允许总统在特定条件下使用关税,但限制普遍性征税。或者判定此前推行的关税政策属于法律边界模糊,接受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措施,但是,此后,国会将收回这一权力,保证征税权完全属于国会,特朗普政府在最高法院判决之后,不能再推行大规模的征收关税的政策。如此一来,美国无需退还约7500亿美元关税,但除非获得国会批准,否则,特朗普也不能在加征关税。
不过,还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若败诉,可能转向其他法律依据(如1962年《贸易扩展法》232条款等),以维持行业性关税,或通过外交谈判缓解压力。还有,近期,美国参议院已通过决议试图终止全球普适性关税,未来可能将类似条款写入拨款法案。当然,参议院通过的决议还需众议院通过,而即便众议院也通过该决议,但还需总统批准,若总统不批准,还必须在美国国内获得三分之二议员的赞同才能通过,非常难。所以,参议院通过终止全球普适性关税案,这会发出一定影响,但无法阻止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最高法院预计在2025年底前或2026年6月底前作出裁决,采用快速审理程序。这对于特朗普来说,是很大的压力,因为媒体评论分析对他不利,认为判决他的关税政策的不合法概率更大,
第三,共和党在美国多个地方选举中失利,尤其是在纽约市选举中民主党籍的候选人马姆达尼的获胜,这对于特朗普来说,压力非常大。
美国地方选举被认为是美国2026年中期选举的风向标。选举主要集中在民主党地区和摇摆州。民主党候选人试图利用选民对特朗普的愤怒来针对共和党发动攻击,并削弱特朗普的势头,以转移民众对民主党状况的不满,让民主党候选人能在选举中获胜。
据《环球时报》报道,11月4日,美国多场州级和地方选举拉开帷幕,其中包括新泽西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州长选举,而纽约市市长选举已经落下帷幕。在2025年11月4日选举中,民主党人佐赫兰·马姆达尼马姆达尼以43.5%得票率击败科莫,成为纽约市长。
马姆达尼作为民主社会主义者,主张大幅提高富豪和跨国企业税收、冻结租金、设立市营食品商店等激进政策,直接挑战特朗普支持的华尔街资本利益。在其竞选纲领中,马姆达尼提出“财富税”和“企业税率提升”等措施,可能引发纽约资本外逃,动摇特朗普经济政策的根基。所以,马姆达尼的获胜对特朗普推行其政策很不利。
![]()
马姆达尼
特朗普对于马姆达尼竞选纽约市长一直很忌惮,他对马姆达尼发出威胁。他在Truth Social上多次攻击马姆达尼,称其为“共产主义疯子”,并威胁若马姆达尼当选将“掐断纽约联邦资金”。特朗普不惧被谴责干涉选举,做出这一表态,这凸显出特朗普对马姆达尼政策的恐惧,特朗普的言论其实使他的政治信誉受损,不仅没有能阻止马姆达尼胜选,反而纽约市民众对特朗普的支持态度减弱。
共和党对对马姆达尼当选为纽约市长所带来的挑战感到担忧,他们对马姆达尼的威胁升级了,共和党方面甚至翻出1954年颁发的《共产主义控制法》,试图将其污蔑为搞共产主义,要剥夺其公民身份,然而,共和党的这种极端手段恰恰暴露了共和党在纽约的失势,并加剧了特朗普阵营的混乱,也给特朗普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
马姆达尼
更重要的还在于,原本在州市一级的地方政府中,敢于站出来公开反对特朗普政策立场的似乎只有加州州长纽森,而这一次马姆达尼获胜,成为纽约市市长,他极可能会与纽森站在一起,反对特朗普,美国第一经济大洲和美国最大的市携手共同反对特朗普,特朗普要推行其政策,将遇到更大的阻力。
此外,民主党在新泽西、弗吉尼亚等州也几乎同时取得了在地方选举中的胜利,有可能形成对特朗普执政的全国性反制。
政府停摆的时候,民主党方面趁机试图利用选民对特朗普的愤怒,将国内出现的种种问题算在共和党方面,试图打击共和党,拒绝投票给共和党人,如此一来,此次地方选举,共和党处于弱势,而这被视为是明年美国中期选举的风向标,共和党内部一些人将此次选举不利看成是特朗普盲目推行不妥的政策引起的,所以,特朗普面临巨大的压力,将承受严峻的考验。
第四,特朗普驱逐非法移民计划面临法律与后勤挑战,主要涉及国家紧急状态的合法性争议、军事介入的法律边界、驱逐行动的法律程序障碍以及大规模执行的资源压力。
2025年1月21日,特朗普着重强调,非法移民违反了美国的移民法律,对其进行驱逐是维护法律尊严和秩序的必要之举。美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严格执行移民法律是维护国家秩序的基础。他认为只有让法律得到切实执行,才能重新赢回公众对移民政策的信任。然而,他在推行其移民新政策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这使他面临巨大压力。
首先,驱逐移民面临关于国家紧急状态的争议。特朗普以《国家紧急状态法案》为依据宣布南部边境紧急状态,但该措施的法律基础和适用范围存在争议。联邦法官曾暂停其大规模驱逐委内瑞拉移民的行政令,认为其可能违反宪法或法律程序。地方政府官员也反对特朗普驱逐移民时宣布所谓的“紧急状态”,他们认为是在滥用联邦法律,是以行政权在侵犯地方政府的权力。
其次,地方政府和对于军事介入的合法性的质疑。
特朗普动用美军协助边境执法,包括使用军用飞机遣返移民和部署无人机系统,还在未经地方政府领导人的同意下,派国民警卫队甚至海军陆战队进入地方政府管辖的城市镇压抗议示威者。地方政府官员和联邦一些议员认为,军事力量用于移民执法可能违反《美国法典》中关于军队非执法用途的规定,引发法律诉讼风险。目前为止,已经有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华盛顿特区等地政府已对特朗普派军队进入地方镇压抗议活动提出诉讼,指控其行为违宪或侵犯地方主权。
比如,2025年10月6日,伊利诺伊州州长普里茨克和芝加哥市联合起诉特朗普政府,指控其未经州长同意派遣国民警卫队进入芝加哥“非法、危险且违宪”,并称此举侵犯了州主权和自治权。诉讼文件指出,特朗普政府将芝加哥描述为“战争状态”,但实际暴力事件有限,且芝加哥市长已禁止联邦移民执法使用市属财产。
再次,认为驱逐程序存在法律障碍。反对对当地移民采取驱逐行动的地方政府认为,驱逐行动需遵循移民法庭程序,不能非法进行。但是,特朗普团队试图削减非法移民的上诉机会并加速案件审理,可能面临法院对程序正义的质疑。例如,ICE(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拘押的65%移民无犯罪记录,其驱逐合法性存疑,强制执行,将面临法律方面的挑战。
此外,移民驱逐行动还面临后勤方面的挑战。大规模驱逐需调动国防部资源(如军用飞机、拘留设施),但国防预算主要用于军事行动,挪用资金将可能引发资金分配争议。尤其是动用地方的资金。还有,其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拘留空间的不足。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资源有限,这一问题在民主党和共和党历届政府中都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联邦政府通常会寻求私营企业和地方监狱的协助,来建设、运营并管理拘留设施。“联邦政府直接拥有的拘留设施极为有限,而大部分拘留空间实际上是由私营公司运营,但这带来管理的松懈,其实,一些移民通过各种途径跑了。
此外,驱逐移民的行动可能导致家庭分离、社区动荡,并加剧边境冲突(如洛杉矶突袭行动引发抗议)。同时,非法移民在低技能劳动力市场的经济作用(如农业、建筑行业)可能引发就业与经济争议。这都将给当地众多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影响社会稳定。
![]()
驱逐移民引发抗议
最后,驱逐移民还将导致美国的国际外交风险增加。驱逐移民对于被驱逐的移民的母国来说是很严重的冲击,这会遭到反对,一些国民已经有大量的人进入美国,是在美国居住很久的移民了,他们如果回到母国,会有诸多不便,不但生活、经济受影响,还可能引来社会动荡,所以,这些国家与美国会出现外交矛盾。比如,美国驱逐移民的航班曾因哥伦比亚等国抗议被暂停,需协调外交关系以避免冲突。
![]()
驱逐移民引发抗议活动
实施针对移民的新政策,这是特朗普重返白宫的关键性政策之一,也是他坚持“美国优先”原则和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特朗普在推动其移民新政策,在驱逐移民的行动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不但民主党竭力反对,连诸多地方政府也坚决反对,而且,其驱逐移民的行动已经导致了多个城市爆发抗议活动。2025年10月18日,全美50个州爆发超过2600场抗议,约700万人参与,创近60年最大规模。抗议者反对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包括边境军事化、驱逐行动及废除出生公民权等措施。抗议者反对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执法强硬化、边境军事部署及政策颠覆性,部分抗议者将政策类比为“法西斯主义”。这无疑给特朗普带来巨大的压力。
![]()
驱逐移民引发大规模抗议活动
第五,美元与债务危机空前加剧。
由于“关税战”的影响,加上政府停摆,以及政府开支仍在增加,这导致了美元与债务危机空前加剧。当前可能是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所遭遇的最严重的债务危机了。
美国政府债务规模的持续膨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矛盾性以及全球对美元信任度的下降,这使美元和债务危机面临着非常危险的节点。
首先,美债规模突破历史高位。
截至2025年11月,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38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143.4%,远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定的60%安全线 。债务利息支出预计从2024年的4万亿美元增至2034年的14万亿美元,形成“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有评论尖锐地指出,美国债务是还不起了,而利息正在积累性地滚动增加,因而,美债的增加将是加速度的,最终,美国必定会因而无法还债而陷入危机绝境,因而,极有可能采取极端手段来解决债务危机,比如利用侵略行动,发动战争,并赖掉债务等方面来摆脱危机。所以,美国债务是国际上最大的一个雷,是最大的隐患,一旦被引爆,不仅给美国,而且极可能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
![]()
美债危机在加剧
其次,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双重压力。美联储通过加息抑制通胀,但高利率导致美债价格下跌,迫使各国抛售美债以规避风险 。2025年3月,外国官方单周减持美债760亿美元,持有比例从历史高点30%降至不足10% 。同时,加息加剧全球资本流动波动,发展中国家面临外债偿还压力 。更重要的是,“关税战”的事件给美国通胀攀升埋下隐患,美国通胀率很可能还会提升,这使美联储对于加息持谨慎态度,但是,美国经济的疲软,尤其是美国政府停摆所带来的对于经济的消极影响,尤其是特朗普多次呼吁要降息,这使美联储面临降息的巨大压力,美联储左右为难,而特朗普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再次,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速。
美元的信誉整体在下滑,美元的信用不断在减弱,多个国家因担忧美元贬值和美国债务违约风险,转向多元化储备货币(如黄金、数字货币等)。中国等多国家通过增持人民币资产、推动本币结算等方式降低对美元依赖。此外,俄乌冲突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如冻结外汇储备),促使多国重新评估对美元资产的依赖。过度依赖美元资产可能在国际争端中面临资产被冻结风险,因此各国加速储备资产多元化。
![]()
去美元化趋势加速
更严重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已突破38万亿美元(2025年8月数据),占GDP比重达145%,高负债水平引发市场对美元长期稳定性的担忧。调查显示,62%的全球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管理者将美国债务问题列为减持美元资产的主要原因。
此外,美联储2022-2023年激进加息导致美元汇率大幅波动,新兴市场遭遇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进一步推动其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而且,新兴经济体崛起使全球经济重心东移(2000年发达经济体占GDP比重80%,2025年降至55%),国际货币格局需更反映实际经济力量分布。同时,区块链等技术降低跨境支付成本,为非美元交易提供便利。
最后,美国债务危机正在引发连锁反应。
美国债务问题通过货币政策扭曲、贸易保护主义等渠道向全球蔓延 。例如,2025年4月美国加征关税引发全球股市暴跌,加剧了国际经济动荡 。 美元霸权地位持续削弱,2024年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份额降至30年最低,金砖国家本币结算份额升至40%。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2024年财政赤字达2.28万亿美元,债务螺旋风险加剧。美国越是强化其美元霸权政策,越是使美元的地位下降,并导致“去美元化”步伐加快,所以,美元因美国债务危机正在引发连锁反应。美元的主导地位正在进入一种负循环状态,局势继续发展,美元极可能失去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所以,美国债务危机加剧和没有霸权地位被削弱,给特朗普带来了空前的巨大压力,他在金融方面的决策,面临很难选择,似乎左右为难,处处可能遇到爆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