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在11月5日,一架日本专机抵达中国,大约十名日本自卫队的校官级干部,来中国进行交流,而且还会参观解放军陆海空军的相关设施。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次日本自卫队的防务呢?
![]()
千万别觉得这群日本校官是突然“说来就来”,这事儿从头到尾都是“按剧本走”,而写剧本的是两国的顶层决策者。
事情得从10月底说起,中方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韩国碰了个头,俩人聊到防务问题时,难得达成了一致:两国防务部门得有“实效性的危机管理和沟通”,这话听着官方,其实就是“别瞎猜,有事得聊明白”。
没过几天,11月1号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东盟防长扩大会上,咱们的国防部长董军又和日本防卫相小泉进次郎见了面,这是俩人第一次正式会谈,一开口就把话说透了:要“在所有层级推进对话与交流”。
![]()
就这“所有层级”四个字,是关键中的关键。以前中日军事交流,顶天到将官级别,基层指挥人员很难有直接接触。现在把校官也拉进来,等于把交流的大门从“顶层会议室”开到了“一线指挥室”。这群日本校官就是来落实这个约定的——高层定了调,防务部门马上跟上,从元首到防长再到校官,短短几天搭起了三级“交流台阶”,效率比想象中高多了。
我觉得这背后藏着两层意思:一是双方都怕“擦枪走火”,最近日本在台海、南海嘴上不闲着,小泉进次郎刚见过董军防长,转头就说“台湾对日本至关重要”,这种话很容易引发误判;二是日本其实心里有数,真闹起来自己扛不住,与其在嘴上逞强,不如派懂行的人来看看真实情况。毕竟7月份想派人来被拒,现在能踏上中国的军事基地,已经是双方各退一步的结果。
![]()
最让人关注的不是这群校官来了,而是咱们敢让他们进陆海空的核心设施——这事儿本身,比任何外交声明都有分量。
按行程安排,他们要去北京、广东、湖北,这三地分别对应着空军的核心区域、海军的重要港口和陆军的关键基地。换句话说,咱们是把陆海空的“家底”挑着实在的部分亮给他们看:可能是海军的现代化舰艇,甲板上的装备摆放得整整齐齐;可能是陆军的新型装备,士兵的训练动作干净利落;也可能是空军的机场设施,战机维护的流程一目了然。
肯定有人会担心:“让外国军官进基地,不怕泄密吗?”其实这就是“可控的透明”——咱们展示的都是能公开的实力,核心机密绝不可能露半分。这种展示的底气,来自这些年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以前咱们得靠“神秘感”威慑对手,现在不用了,实打实的装备、严整的军容,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名片。
![]()
这招比“喊口号”管用多了。日本的这些校官都是一线指挥人员,他们见过自己自卫队的装备,也听过高层的宣传,但亲眼看到解放军的样子,感受肯定不一样。
以前他们可能听上司说“中国军力有威胁”,但真站在咱们的基地里,看到的是规范、专业,而不是“好战”,这种直观感受会推翻很多偏见。说白了,这就是“实力交底”:我让你看,不是怕你,是让你知道我的底线在哪,别凭着猜测就乱来。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儿发生在日本给“台独”分子谢长廷授勋之后没几天。谢长廷那种媚日卖台的人能拿日本勋章,说明日本右翼还在搞小动作。
![]()
但同时又派校官来中国看基地,这矛盾背后其实是日本的纠结:既想在台海蹭热度,又怕真把中国惹毛了。而咱们敞开营门,就是在这种纠结里给他们划条线:别玩两面派,实力就在这摆着,想清楚再动。
说到底,让日本校官来看基地,终极目的不是“秀肌肉”,而是做最实在的“危机管控”——减少误判,比啥都重要。
中日之间的摩擦,很多时候不是“故意找茬”,而是“信息不对称”。比如在东海,两国的舰艇、飞机偶尔会近距离接触,要是两边的指挥人员互相不了解对方的行事风格,很容易把“正常巡逻”当成“挑衅”。
![]()
2015年中日就搞了“海空联络机制”,想通过热线避免冲突,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时断时续。现在让校官直接交流,就是把这个机制从“电话里”搬到“面对面”。
这些校官回到日本后,会给自卫队的高层汇报啥?肯定不是“中国军队很友好”这种空话,而是具体的细节:“解放军的舰艇维护比咱们想象中细致”“他们的训练强度很大”“指挥流程很规范”。这些细节会变成自卫队的决策依据,下次再遇到突发情况,他们就不会凭着“猜测”下命令,误判的风险自然就低了。
这其实是一种“信任积累”。以前中日军事关系一紧张,就互相拉黑联系方式,结果越闹越僵。现在不一样了,不管嘴上怎么吵,交流的渠道得通着。
校官层级的交流,就是在“高层共识”和“基层执行”之间搭座桥——高层说“要管控危机”,基层得知道“怎么管控”,亲眼见过、聊过,下次真有事,才能坐下来好好说。
![]()
我想起美国政府停摆那事儿,本质就是“共识破产”,三权分立变成了“三权掐架”,最后遭殃的是普通人。而中日现在做的,就是避免走这条路:就算有分歧,也得留着交流的口子。毕竟东海旁边的渔民要打鱼,沿海的老百姓要过日子,真闹起来,受损的还是两国的普通人。让这些校官“眼见为实”,就是在给地区稳定攒“安全资本”。
这场为期9天的访问,其实是中日关系的一个缩影:有矛盾,有试探,但也有管控分歧的理性。日本校官离开中国时,带走的肯定不只是照片和资料,还有对中国军力的真实认知;而咱们通过这场“可控的透明”,也传递了清晰的信号:友好可以谈,但底线不能碰。
这种交流不是“绥靖”,更不是“示弱”,而是成熟大国该有的底气——知道自己的实力,也愿意用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毕竟在今天的东亚,真刀真枪的冲突没有赢家,能通过“看一眼”就避免的麻烦,犯不着用更极端的方式来解决。
参考资料:日本自卫队军官组团来华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