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针从这里穿过去,线要拉平……”11月8日上午,第八届进博会党群服务站的长桌上铺满各式香料、中药材、布料。来自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囊制作技艺”保护单位荣庆堂的市级传承人戎爱娟、区级传承人余东母子二人,正手把手地指导非遗体验者们穿针引线。
![]()
这是一场由荣庆堂
组织开展的
“小香囊 大用途”香囊制作体验活动。
在一双双巧手翻飞之间,
小小香囊
从杨浦匠人手中
走向“进博会”这个国际大舞台。
![]()
一针一线,传承指尖非遗
![]()
“香囊,又叫‘香缨’,咱们中国人自古就有佩戴香囊的习俗。”活动现场,余东一边演示手中的心形香囊,一边向观众讲解,“这不仅是传统文化习俗,其中还蕴含着中医药学的智慧。”
![]()
选料、裁料、刺绣、磨粉、研细粉、填棉、加粉、缝合、加穗——制作一个传统香囊,要经过整整十道工序。其中,药材的选配尤为关键。荣庆堂本次选择了檀香、丁香、沉香等近十种药材,供体验者们填充到香囊中,具有一定舒缓安眠的功效。
市级非遗传承人戎爱娟介绍道:“香囊里的药材最重要。我们对香囊内的中药材进行了反复筛选,确保真材实料,有相应的保健功效。”
![]()
只见一位体验者小心翼翼地将中药材填入囊袋,在专业指导下尝试缝合,制作成一个爱心形状。“传统文化太有魅力了!”她感叹道,“这不仅仅是工艺品,更是流动的传承。”
“听说是‘非遗’,我就想来学习一下。”一位年轻的参展商体验者笑着说,手中针线不停,“我已经很多年没做过手工了,没想到能在进博会上看到这么有趣的手工体验活动。做起来有点难,但是乐趣无穷!”
而在一旁的展位上,各式香囊更是吸引眼球.小巧玲珑的银色香囊项链、滚圆可爱的“钱袋形”香囊、美观实用的粉红香扇……还有各款布艺香囊,材质用料、刺绣工艺、图案花样、造型寓意等各有不同,可谓琳琅满目。
![]()
记者了解到,荣庆堂的香囊以纯中药配方为核心,运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制作而成。2015年,荣庆堂中药香囊制作技艺正式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把香囊传承下去,就要将这门‘非遗’带进更多人的视野。像是这次活动,我们以‘体验+展陈’的模式,希望让更多年轻人感受香囊文化的魅力。”余东介绍说。
“香飘”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
进博会不仅是商品贸易的平台,更是文明交流的桥梁。荣庆堂香囊从杨浦走向国际舞台的过程,正是杨浦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生动实践。
“2019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国际手工艺展上,荣庆堂香囊凭借纯中药配方的非遗技艺,深受大家的欢迎。”余东回忆起香囊的国际之旅。此外,荣庆堂香囊还曾出访伊斯坦布尔,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友好礼物。
![]()
杨浦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系统性支持,为荣庆堂香囊等非遗项目“走出去”提供了坚实基础。区文旅局正在推进《杨浦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将非遗保护与现代文旅发展深度融合,计划创新开发“非遗+”“国潮+”等特色文旅项目。
在活态传承方面,杨浦区打造了“丝路非遗”上海杨浦非遗节、“拾趣YOUNG浦”等特色品牌,通过“文化消费+技艺传承+科技交互”的模式,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今年以来,以杨浦文化艺术中心为代表的多个杨浦文旅点位将非遗体验活动纳入常态化工作,为市民构建了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体验空间。
创新融合成为杨浦非遗走向世界的关键。杨浦非遗项目积极探索跨界发展,如“笔墨宫坊”通过VR数字技术实现线上参观,荣庆堂香囊则制定了国内首个香囊制作企业标准。这些创新举措既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又赋予了非遗项目新时代的生命力。
在余东看来,非遗传承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与时俱进。近年来,荣庆堂持续推陈出新:结合唐代“黑科技”的纹银香囊、以白玉兰花为主题的“爱上海香囊礼盒”,以及今年新推出的翡翠香囊。
![]()
针脚细密,药香幽幽。借助进博会这个大舞台,中国传统的非遗文化正焕发全新活力。从杨浦到上海,从中国到世界,荣庆堂香囊的馥郁药香,正携着中国文化的故事,飘向更远的地方……
文字 |汤顺佳
图片 |汤顺佳
视频 |孙培杰
编辑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