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抢稀土拼到深海!日本推出了一项堪称 “孤注一掷” 的计划。高市早苗政府已敲定,2026 年 1 月将在南鸟岛海域启动全球首例深海稀土试采,从 5500 米深的海底抽取含稀土海泥。
据了解,此次试采由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主导,动用了有 “地球深部探测利器” 之称的 “地球号” 钻探船,通过特制扬泥管从海底抽取含稀土海泥。试采区域选在南鸟岛近海 100-150 公里处,这里的海底稀土储量预估达 1600 万吨,更富含镝、钕等关键元素。
![]()
为了这场试采,日本已砸下 120 亿日元(约合 6 亿元人民币)采购设备,光是从英国定制的抗压管道就耗资不菲。此次试采将持续 3 周,目标是回收 35 吨海泥,预计从中提取 70 公斤稀土。
东京大学曾测算,若南鸟岛项目能顺利达产,可替代 37% 的稀土进口量,缓解产业链断供风险。
高市早苗政府更是对这项计划寄予厚望,试图靠深海开采搭建起 “去中国化” 的稀土供应链。这个想法还是太天真了!
首先,深海采矿难度极大。5500 米海底的水压相当于 550 个大气压,设备故障率预计高达 40%。而且开采产生的金属沉积物羽流可能导致深海生物大规模死亡,造成环境污染。这不仅会引发太平洋岛国的强烈抗议,还可能让日本面临国际法律诉讼。
![]()
其次,成本居高不下:此次试采提取的稀土单公斤成本高达 120 万美元,是国际市价的 1200 倍,即便未来实现规模化开采,成本也比中国陆地开采高出 25%。
最后,想摆脱对华稀土依赖,根本不可能。早在 2010 年稀土出口限制后,日本就开启了 “去中化” 布局,无论是参股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还是研发稀土回收技术,尝试过多条路径突围,却始终没能摆脱 90% 稀土依赖中国的困境。
因为中日之间存在技术上的代差 —— 中国独家掌握的串级萃取技术,能以 1/10 的成本实现 99.99% 的稀土纯度,而日本现有的技术不仅成本居高不下,纯度还难以满足高端军工需求。此前日本从澳大利亚进口重稀土后,还得经马来西亚加工再转运,不仅流程繁琐,最终产品品质也远不及中国产出。
就算美日澳联手构建稀土联盟,也存在难以弥补的先天缺陷。所谓 “澳大利亚供矿、日本加工、美国消化” 的分工模式,始终绕不开中国的技术壁垒。目前全球 85% 的稀土加工产能仍集中在中国,美日澳联盟的精炼产能占比不足 15%,根本无法填补市场缺口。
![]()
高市早苗政府的深海稀土梦,能否真正打破日本的资源困局尚难定论,但这场深入 5500 米深海的博弈,已经清晰揭示出全球稀土格局的深层逻辑:资源博弈的核心从来不是单纯的储量争夺,而是技术与产业链的综合较量。日本想靠单一深海采矿项目重构稀土供应链,恐怕最终还是难逃 “以金换土” 的尴尬结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