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每天开着自己的爱车上下班,在路上看到电动车如游龙在机动车道行云流水,你什么心情?遇到哪位不要命的,再冷不丁给你表演一个“拦头截”,你的血压有没瞬间飙升,甚至想爆粗口?电动车的横冲直撞,见缝插针,穿梭如织,令很多司机头疼。可最近上海街头的一桩交通事故让很多人感到解气。
![]()
事情其实很简单,11月6日,就在上海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红灯亮起时,一名女子骑着非机动车没停,径直闯了过去,结果正好撞上了正常绿灯直行的汽车。监控画面看得明明白白,汽车司机发现突发情况后已经紧急刹车,但还是没来得及完全避让,电瓶车当场侧翻,女子也摔了下来。起身后的女子一脸委屈,抱怨对方车速太快。觉得自己骑的是电瓶车,对方是汽车,多少该担点责任。面对女子的疑问,交警的回应干脆又有力:“不可能因为你是电瓶车就要给对方添加点责任”,随后明确判定,女子违反信号灯指示通行,承担这起事故的全部责任,还对她的违法行为作出了罚款50元的决定。这番不偏不倚、不搞“和稀泥”的执法,被网友们称为“教科书式执法”,迅速在网上传开。
![]()
这起事故的处理结果一传到网上,评论区直接炸了锅,网友们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几乎一边倒地为上海交警点赞。有网友第一时间留言:“这才是公平执法该有的样子!没有偏袒,只看事实,太解气了”,这条评论很快就收获了上万点赞。不少网友都吐槽,现在有些非机动车确实有点“放飞自我”,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都是常事,“总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出事了就想让机动车背锅,这次交警终于硬气了”。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上次开车正常过路口,突然冲出来一辆闯红灯的电瓶车,我急刹车差点被后车追尾,结果对方还反过来骂我,真是有苦说不出”,底下立刻有很多司机网友附和,“太有共鸣了!开汽车的反而成了‘弱势群体’,生怕一不小心就撞上违规的电瓶车”。
![]()
更多网友把焦点放在了“谁弱谁有理”这个老话题上,有人直言:“早就该摒弃这种歪理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交通规则不是为某一方定的,不管是汽车还是电瓶车,违规了就要担责”。还有网友说得更直白:“惨归惨,错归错,不能因为受伤了就占理,要是纵容这种行为,只会让更多人无视交通规则”。
在一片点赞声中,“建议全国推广”的呼声最高,有网友激动地说:“这种公正执法就该全国普及!现在很多地方处理类似事故还在和稀泥,不管谁的错都让汽车担点责,既寒了守规司机的心,也助长了违规行为”。还有网友调侃:“请把这位交警的执法话术做成教材,让所有交警都学学,别再搞‘各打五十大板’那一套了”。甚至有网友开玩笑:“以后路口都贴个标语:闯红灯全责,医药费自理,看谁还敢乱闯”。也有网友提到了安全问题:“上海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四分之一的机非亡人事故都是非机动车闯红灯引发的,这可不是小事,严格执法就是在保护大家的安全”。
![]()
除了点赞和呼吁推广,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遇到的“和稀泥”执法,对比之下更觉得上海交警的做法难能可贵。有网友说:“上次我正常开车,电瓶车逆行撞了我,交警居然让我担次要责任,说对方受伤了,真是没处说理”,还有网友补充:“以前总觉得‘人伤为大’,不管谁的错,只要有人受伤,机动车就难逃干系,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了”。这些真实经历让更多人意识到,公正执法不仅是维护规则,更是在守护每个人的出行安全。
![]()
其实这起事故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大的共鸣,核心就是交警守住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底线。交通规则不是摆设,更不是因人而异的“弹性条款”,不管是开汽车的、骑电瓶车的,还是走路的,都得遵守信号灯、按规定通行,这是保障道路安全的基础。以前很多类似事故中,“弱势群体”的标签成了违规者的“免错金牌”,明明自己闯了祸,却因为受伤就想让对方担责,这种“谁弱谁有理”的歪风,不仅让守规者寒心,更让交通规则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上海交警的这次执法,不仅厘清了事故责任,更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法律只看事实和规则,不看身份和强弱。这种不搞“和稀泥”、不偏袒任何一方的执法方式,既维护了守规司机的合法权益,也给所有交通参与者敲响了警钟。希望这样的“教科书式执法”能真正在全国推广开来,让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明白,遵守规则才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基本的负责,只有大家都敬畏规则、遵守规则,道路通行秩序才能越来越好,每个人的出行安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