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共建“通武廊”现代农业协同先行区,在协同联动、项目对接、产销衔接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机制共建,破解行政壁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农村专题工作组机制引领下,“通武廊”三地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完善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协同发展工作专班,累计召开协调会议15次,定期开展观摩考察,先后签署种植业、农机、疫病联防联控等6项合作协议,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12次,破解畜牧业发展禁限养、跨区域联合执法壁垒障碍2项,有效保障京津农业“四安一稳”,推动区域协同治理体系初步形成。项目共推,促进产业耦合。精准对接首农集团、北京新发地、天津科技产业园等京津龙头企业(平台),围绕“补链条、强龙头、聚集群”,引进合作农业项目75个,签约额240亿元。丰厨益海嘉里中央厨房、河北天环现代冷链产业园、新发地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等40个农业产业项目落户廊坊,不仅补强了产业链,更深度嵌入了京津冀大市场。市场共融,畅通经济循环。着力打造“廊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筛选80余个农产品品牌、200余种优质农副产品直供北京大型商超、机关食堂、餐饮企业、批发市场等,其中永清番茄、安次甜瓜成功入选北京市政府公务接待农产品名单。累计组织净菜进京、“六进”、“品牌万里行”等产销对接活动100余场,成功举办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25届,促成三地诸多农业企业建立起“基地直供+平台对接+订单农业”的合作模式。
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刻把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点和要求,学习先进地市的经验做法,以服务京津、展示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创建先行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农业示范样板。以“通武廊”先行区《框架协议》和《建设规划》为引领,争取将先行区建设列入省、市“十五五”农业农村相关规划,明确“一核、一带、三区”定位,即: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打造环京津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带,构建“北中南”三大特色产业片区:北部片区(三河、大厂、香河)围绕服务北京,打造“农业+”三产融合产业带;中部片区(固安、永清、广阳、安次)围绕临空经济区,打造环京津高端精品优势蔬果产业带;南部片区(霸州、文安、大城)围绕服务天津和雄安,打造环京津生态种植养殖产业带。争取更多资源倾斜和要素保障。结合先行区建设,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组织有良好协同发展基础的3个县(市、区)申报省级先行区建设项目,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全链条发展,并争取到省财政专项资金每年3000万元,计划支持3-5年。下一步,还将在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冷链物流设施等重点领域持续谋划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优质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区域农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与京津部门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做实工作专班,在联合执法、品牌共创、科技交流、生态共治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