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绥化市北林区 五年砥砺铸辉煌 奋楫扬帆启新程 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

0
分享至


航拍北林城区。


航拍北林区六河九岸。


中欧班列出发。


颗粒饱满的水稻。


智能车间。

□田玉 本报记者 董新英

时序更迭,华章日新。当“十四五”规划收官的钟声即将敲响,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回望,绥化市北林区这片浸润着寒地黑土灵气的土地,正以一组组亮眼数据、一幅幅生动图景、一串串坚实脚印,书写着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时代答卷。

五年来,北林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跟省、市决策部署,锚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18项核心发展指标如拔节之苗稳步攀升,奏响了一曲砥砺奋进的铿锵乐章。

北林区委副书记、区长张铁峰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区上下团结奋进、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可达到237.2亿元,粮食总产可达到27.92亿斤,绿色食品、生物发酵、现代物流、亚麻纺织、文旅康养五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10户,象屿生化、润泰纺织、龙王食品等龙头企业领航发展,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全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A粮安根基越扎越牢 现代农业奏响丰收曲

收获时节,漫步北林田野,稻浪翻滚、玉米吐金,智能化农机穿梭其间,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测墒情,一幅“科技赋能农业、沃野孕育丰收”的画卷尽收眼底。

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北林区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五年间深耕现代农业发展沃土,从良种培育到智慧管理,从基础设施完善到品牌建设升级,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粮安答卷”。

良种繁育成果显著。北林区依托寒地黑土独特优势,与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立专业化育种基地,组建技术团队攻克品种改良难题。如今,水稻良种繁育面积已达20万亩,育种规模稳居全省前列,培育的水稻品种不仅抗逆性强、产量高,更兼具优质口感,一粒粒优质种子为粮食稳产增产注入“硬核底气”。同时,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4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拔地而起,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全链条,成为农民学习新技术、新模式的“田间课堂”。园区内,滴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带动周边农户亩均增收超300元。

智慧农业走在前列。北林区紧跟数字中国发展步伐,率先布局农业数字化转型。5个农业数字化基地、6个数字化监管服务平台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时查看农田墒情、作物长势,精准调度灌溉、施肥作业。“农业托管智慧链”模式更是凭借“农户托管+平台监管+专业服务”的创新机制,成功入选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累计为2万余户农户提供托管服务,托管面积超50万亩,大幅降低农户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全国“北斗+智慧农业”支撑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试点项目落地后,北斗导航农机精准播种、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全面推广,216.7万亩高标准农田筑牢丰产根基,1960台智能农机装备让农业生产更“智慧”,推动玉米单产较试点前提升10%以上。

数据见证实力:五年来,北林区粮食产量实现“二十二连丰”,年均总产稳定在26亿斤,相当于全国每111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这里。在保障产量的同时,北林区更注重提升粮食品质与品牌价值,通过制定“北林香米”生产标准、加强质量监管、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举办产销对接会等举措,推动“北林香米”地理标志获国家认证,品牌价值突破201.55亿元,跻身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399位,“北林香米”的品牌名片愈发鲜亮,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20余个省市,还走出国门,进入东南亚市场。

B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新质生产力点燃新引擎

走进北林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电商主播热情推介本地特产,从“北林香米”到亚麻制品,直播间里订单不断;企业员工在数字化车间忙碌作业,机械臂精准完成产品组装,生产数据实时上传云端;中俄经贸合作实验区里,跨境物流车辆往来穿梭,满载着北林特色产品的货车即将发往俄罗斯……五年间,北林区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新兴业态多元化,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引擎。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围绕“三个百亿级”产业目标和五大主导产业布局,北林区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从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绿色食品产业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从“原字号”向“精深加工”转变。象屿生化、龙王食品等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开发出淀粉糖、乳粉、速冻食品等百余种产品,全区绿色食品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生物发酵产业凭借技术优势,成功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品聚焦苏氨酸、色氨酸的发酵及提取工艺优化,持续开发精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高值小品种氨基酸产品,以及与淀粉糖相关的健康代糖产品的生产新技术,积极探索生物饲料、酵母产品、虾青素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年产值超60亿元,带动上下游7家企业入驻北林。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北林区凭借区位、资源、产业、交通优势,积极申报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今年2月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今年6月被纳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物流园区12个,开通货运线路50余条,实现与哈尔滨、大庆等周边城市“2小时物流圈”,与全国主要城市“48小时直达”。

亚麻纺织产业作为北林区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与设计创新,开发出高端亚麻面料、服装、家居用品等产品,润泰纺织等企业年产值突破5亿元,产品出口欧洲、美洲等地区。文旅康养产业则整合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度假等特色线路,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集群效应持续释放。象屿生化等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龙王食品等3家企业入选第六批“龙江老字号”,106家规上企业蓬勃生长,9家企业入驻数字经济产业园,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及签约额连年增长。更令人振奋的是,“中欧班列”开通运营,打通了北林产品出口欧洲的新通道,首列班列满载亚麻制品、绿色食品等货物,货值超2000万元;海鲜冷链物流园投产达效,实现年冷藏保鲜能力10万吨,为生鲜产品流通提供保障;陆港资质成功升级,进一步提升了物流枢纽功能。中俄经贸合作实验区、大豆产业链等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步伐加快,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活力在北林大地涌动。

C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宜居北林绽放新魅力

清晨,六河九岸清风拂面、绿意盎然,市民沿着步道晨跑、散步,享受着清新空气;午后,绿之源景区内,游客漫步田园,采摘新鲜果蔬,体验农耕乐趣,感受自然之美;傍晚,北国之夏公园中,市民赏荷观景,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尽享惬意时光;冬日,冰雪乐园里,滑雪、冰雕、雪圈等项目吸引众多游客,欢声笑语回荡,尽显北国风情。

五年来,北林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绿水青山”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寒地黑土·悠游北林”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北林区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开展燃煤锅炉改造、扬尘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年均保持在90%以上;推进六河九岸综合治理,清理河道垃圾、整治排污口,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沿河建设的湿地公园成为鸟类栖息的乐园;加强黑土地保护,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基础。

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北林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景点。春季,万亩桃园桃花盛开,吸引游客踏青赏花;夏季,绿之源景区、稻田公园等乡村旅游点推出采摘、垂钓、农家宴等项目,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秋季,五花山景色绚丽,四方台遗址等历史文化景点吸引游客探寻古迹;冬季,冰雪奇缘、金龟山庄滑雪场等景点开门纳客,冰雪观光、冰雪运动等项目深受游客喜爱。

如今,抬头可见的蓝天、推门可见的绿意,已成为北林百姓生活的日常,生态之美正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向‘北’而来,择‘林’而游”。

D民生福祉持续加码 幸福指数创新高

“现在办事不用跑断腿,手机上就能搞定,太方便了!”家住北林区先锋街道的王女士通过手机网上办理,足不出户就完成了社保缴费;“老旧小区改造后,环境好了、设施全了,住着更舒心了!”北林区信用社小区居民李大爷看着改造后的小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走进北林区,百姓的声声赞誉道出了五年来民生事业的显著变化。

五年来,北林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从教育、医疗、就业到住房、交通、政务服务,全方位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群众。

服务改革持续优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346项改革任务全面推进,土地承包延长国家级试点顺利落地,为农民稳定土地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全国首批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成功获批,推动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92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群众和企业可通过线上平台办理审批、缴费等业务,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在社区设立“一刻钟”便民服务站,覆盖40个社区,提供社保查询、快递收发、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西城未来社区投入使用,集智慧物业、养老托育、文化休闲等功能,打造了“15分钟生活圈”;信用建设获评全国优秀案例,为企业和个人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北林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举办招聘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实现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步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让群众生活更有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北林区加大投入,改造农村公路、危桥、屯内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全区农村公路通达率达100%;修缮农村危房,让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房;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小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暖等设施进行升级,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一系列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惠及广大北林居民。此外,北林区还加强教育、医疗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学校10所,新增学位5000个;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实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一件件实事、一个个变化,让北林百姓的幸福生活“节节高”。

E锚定新程勇毅前行 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十四五”收官在即,北林区五年砥砺,在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北林区将以经济更具韧性、生态更秀美、民生更温馨为目标,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农业优势,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良种培育与智慧农业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全国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生物发酵、现代物流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更具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持续强化生态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北林;聚焦民生关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五年砥砺,北林以实干书写精彩答卷;新程启航,北林将继续拼搏,让奋斗者收获梦想,让期待变为现实,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图片均由绥化市北林区委宣传部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黑龙江新闻网 incentive-icons
黑龙江新闻网
黑龙江新闻网官方账号
37296文章数 16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