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中心记者:卫纲龙丹 摄影报道
![]()
资料图片
11月5日,桂北的大将镇层林尽染,广西农科院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融安金桔实验站内,沉甸甸的金黄果实挂满枝头。我们对话融安县金桔研究所农艺师廖向明,探寻这颗“黄金果”从品种迭代到全产业链产值逼近百亿的背后,科研力量如何破解产业难题、铺就富民之路。
实验室扎根田间破解产业痛点
“从滑皮金桔到脆蜜金柑,每一次品种升级都离不开科研攻坚。”廖向明手持脆蜜金柑样本介绍,作为融安金桔的王牌品种,脆蜜金柑近年面临果面油胞凸现的行业难题,直接影响果品口感和商品价值。针对果农反映强烈的这一痛点,今年融安县农业农村局金桔研究所与华中农业大学张飞教授团队和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陈传武团队开展技术协作,采用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单剂与复配保果试验,系统分析不同处理对果面油胞的影响机理。
![]()
11月5日,在广西农科院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融安金桔实验站,廖向明正在观察金桔果面油泡的对照实验生长情况。(卫纲 摄)
“我们把实验室搬到果园,全年开展10多项田间试验,涵盖施肥配方、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控等全流程。”廖向明透露,通过深入果园观察记录,筛选最优技术方案,不仅有望攻克油胞难题,更使脆蜜金柑产量实现倍增。这种“产学研+田间试验”的模式,让科研数据真正转化为种植实效——目前全县23.1万亩金桔种植基地中,80%以上采用了科研优化的标准化管护技术,2025年预计总产量达28.7万吨。
技术赋能全链条激活产业动能
在实验站旁的示范园里,数十名种植户正观摩“三避技术”应用效果。“通过避雨、避寒、避晒的覆膜技术,不仅能抵御桂北寒潮,还能提升果实甜度和品相。”技术骨干现场演示的水肥管理方案,正是科研团队针对融安山地气候量身定制的成果。
![]()
资料图片
为推动技术落地,融安县构建“专家讲堂+田间课堂+示范观摩”三维赋能体系。今年8月,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深入种植园开展现场指导,40余名企业代表与技术人员通过“移动课堂”掌握前沿技术;全县培养的200余名技术骨干,常年穿梭于田间地头,将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关键技术送到农户手中。“新技术让我种植的500棵脆蜜金柑年增收超10万元,产品还通过电商卖到了辽宁!”大将镇才妙村种植户罗春融的心声,正是融安县10万余名从业者的共同写照。
品牌升级拓市场百亿产业富民
科研赋能下,融安金桔实现从“好果子”到“好品牌”的跨越。2025年,融安金桔品牌价值攀升至65.2亿元,较上年增长6亿元,跃居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百强榜第53位,成为广西提升幅度最大的区域品牌。依托粤桂协作平台,7396万元合作资金推动产业升级,研发出金桔饼、果汁、茶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超2亿元。
![]()
11月5日,在广西农科院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融安金桔实验站,廖向明正在观察金桔果面油泡的对照实验生长情况。(卫纲 摄)
产业链的延伸让“黄金果”成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2024年全县新增金桔产业经营主体200余家,桔百财等合作社通过标准化分选包装,单季产值突破20万元;广西融安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开拓海外市场,2024-2025年度出口量达98.45吨,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出口额预计增长5倍以上。值得关注的是,11月8日,融安金桔将连续第三年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在珠海举办推介会,通过无人机天幕秀、主题市集等创新形式,进一步拓展高端消费市场。
从实验室的对照数据到田间地头的丰收硕果,从品种迭代到全产业链升级,融安金桔以“半亩金桔助脱贫、一亩金桔奔小康、万亩金桔促富裕”的生动实践,成为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廖向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与高校合作,攻克更多技术瓶颈,让这颗‘甜蜜果实’持续书写富民答卷。”
★本条微信为“融安县融媒体中心”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署名!
值班总编:滕以洪值班校对:尹 丹
责任编辑:李朝杏责任校对:潘 毅
责任监制:莫意春
爆料、投稿、合作、领奖、咨询
联系电话: 6960029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