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政府在和东盟国家谈新的贸易协定时,强行加入了一个被外界称为“毒丸条款”的内容。
这个条款的意思很简单——如果签约国和美国认定的“竞争对手”展开经济合作,美国就有权单方面撕毁协定,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公平贸易的原则,更像是把经济当作政治工具,用协定来限制别国的选择权。
![]()
美国本以为,这一招能吓住东盟国家,让他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但现实正好相反,东盟各国并没有买账,反而更加坚定要保持独立。
他们不想再被大国摆布,也不想重蹈“靠近美国就要被牵着鼻子走”的覆辙,特别是这几年,美国对外动辄加税、制裁、冻结资产的做法,让很多国家都对它的“信用”打了问号。
![]()
美国这次想通过一纸协定把东盟国家的经济命脉握在自己手里,却忽略了这些国家已经在寻找更平衡、更安全的合作方式,东盟国家清楚,过度依赖任何一方都不现实,相比之下,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合作和贸易开放上的诚意更具体,也更稳定。
柬埔寨的反应最有代表性,面对可能的风险,他们悄悄启动了黄金储备转移,把部分国家黄金运往中国深圳的保税区金库,他们清楚,美国和欧洲国家动不动就冻结别国资产的例子太多,他们不想哪天自己也被牵连。
![]()
此前“太子集团”遭到西方金融机构打压的事件,更让柬埔寨政府警觉,这次黄金的重新部署,意味着东盟国家正在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准备,也在用行动表达不信任。
如今看来,美国那份“毒丸条款”,非但没能强化影响力,反而成了东盟国家重新评估战略方向的催化剂,华盛顿想掌控局面,结果却在无形中削弱了自己在亚洲的信任基础。
![]()
就在不久前,中国政府在香港发行了总额4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结果引发国际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应,更令人关注的是,这批债券的利率几乎与同期美国国债持平,投资者纷纷认为中国的经济基础稳定、风险可控,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西方市场更有吸引力。
对东盟国家来说,这就是他们敢把黄金、外汇储备转向中国的重要原因,黄金的去向,往往就是信任的去向,过去,各国的储备黄金主要放在伦敦、纽约这些传统金融中心,因为那里代表“安全”。
![]()
但现在局势变了,西方国家频繁动用金融制裁、冻结他国资产,反而让很多国家开始担心风险,柬埔寨这次的黄金转移,就是提前做防范,与其等到哪天被动挨打,不如主动把最重要的资产放在更可靠的地方。
这种动作,不仅仅是柬埔寨在做,可能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发展中国家跟进,把部分储备放到中国、香港或新加坡等地,因为这些地区的金融体系更中立,政治干预更少,也不容易被单方面制裁。
![]()
与此同时,东盟国家在外交上也在加速“平衡布局”,泰国最近宣布,国王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几十年来罕见的动作,正好在美国频频向东盟施压的背景下进行,泰国此举无疑是在释放信号:他们希望保持独立外交,不愿被任何一方绑架。
对泰国来说,这次访问不只是礼节,而是一种战略姿态,他们清楚,只有在大国之间保持灵活,东盟国家才能获得最大利益,泰国这步棋,不仅是为了维护本国空间,也是为整个东盟提供参考,面对中美竞争,谁都不想当“选边站”的牺牲品。
![]()
美国想靠政治施压维持主导地位,但现实是,信任正在悄悄转移,而这恰恰是全球力量变化中最关键的部分,美国这次在贸易协定中塞进所谓的“毒丸条款”,原本想借此逼东盟国家远离中国,但结果完全适得其反。
原因很简单,美国忽视了东盟的经济现实,如今的东盟和中国,早已在产业链上深度绑定,无论是原材料、制造业还是成品出口,双方都形成了紧密的供应链网络,中国连续多年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方贸易额更是再创新高。
![]()
美国想强行割裂这条链,不仅会打乱东盟的产业布局,还会让本地企业失去主要市场,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很快就表态,不会接受任何损害本国经济的条款,东盟整体经济规模已经达到3.6万亿美元,增速还超过欧盟。
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还在持续升级,不久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在吉隆坡正式签署,这些具体行动,显示出东盟并没有被美国的压力分化,反而通过与中国的制度化合作,让区域经济更稳定。
![]()
未来的东盟,不只是世界市场的“代工厂”,而是一个拥有独立判断、能平衡大国关系的经济共同体,对他们来说,信任不在于谁更强,而在于谁更能带来长期的稳定与确定性。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