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谭张争霸,仅限香港,四大天王,辐射全亚洲。”
这是笔者偶见的一句评论。
深以为然。
就以香港乐坛来讲,前后陆续出现了“谭张”、“三王一后”、“双子星”、“两大家族”和“三剑客”等等名号,非但高度并不均等,更皆在香港乐坛的“一亩三分地”之内。
唯有四大天王,以整个亚洲为舞台。
翻覆天地。
![]()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费解。
他们不是“香港四大天王”吗,怎么会是以整个亚洲为舞台?
从名号的诞生来说,这种理解没错。
1992年,从台湾乐坛回流香港的郭富城,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令产生不到半年的“三剑客”称号废止,一举推动香港乐坛,进入“四大天王”时代。
此时此境,确实就仅限香港。
![]()
但应看到一个变量。
在此之前,郭富城已经红遍亚洲。
台湾不需说,虽然他发行第一张普通话唱片的时候,张学友和刘德华已经各自发了四张和三张普通话唱片,但他是第一个在台湾唱片大卖的香港歌手。
也说个有点好笑的事情。
虽然飞碟是看好他的潜力,但毕竟是个新人,也没太充足的准备,据台湾歌迷说,《对你爱不完》发行的时候,根本没有太充足的备货,结果一上市直接卖断。
这是出道成王。
![]()
再看看新加坡。
在郭富城出现之前,新加坡的流行音乐排行榜,几乎被台湾歌手垄断。
打开榜单,满眼都是王杰、苏慧伦、伍思凯、小虎队、潘美辰、黄莺莺、吴宗宪和张清芳等名字,中间夹杂着松柏等极少数新加坡本地歌手。
四大天王里面,刘德华最先登陆新加坡,但仅拿了两个周冠,就被挤了下去。
直到郭富城携《对你爱不完》登榜。
他仅用两周时间,就冲到排行榜冠军的位置,且就此创下连续十二个周冠、冠亚军同拿、同时三首歌在榜和单曲九连冠的无双纪录。
甚至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不是他的打榜歌过于密集,一个人统治六成到七成的排行榜,恐怕都不是奢望。
这确实恐怖。
![]()
一九九二年。
其第二张唱片《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被引进内地,掀起滔天巨浪。
不但连续夺得两个销量月冠,更旋即断货。
专辑同名主打歌,不但被海外华人誉为“最好听的华语歌曲”,更被当年很多内地知名歌手翻唱,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来听听。
因销量惊人,公司以百万豪车做奖励。
这些都见诸昔年报端。
![]()
有个很简单的逻辑。
四大天王这个名号,本质上与谭张、双子星、三剑客等封号一样,都以“并驾齐驱”为前提,故以知名度和红度来说,整个亚洲市场所接收到的讯息,就是“等同郭富城”。
这就是四大天王爆红全亚洲的根基。
自此势不可挡。
![]()
若论成就。
张学友和刘德华,分别以《吻别》和《忘情水》,创下数百万张的惊人销量纪录。
二人也先后夺得新加坡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张学友并夺新加坡金曲奖流行乐坛荣誉大奖、台湾金曲奖、两度登临蒙地卡罗世界音乐颁奖典礼,获得最高销量华人歌手和全球亚洲最畅销歌手两奖。
刘德华另获日本MTV音乐录影带大奖最优秀buzzAsia大中华区歌手大奖。
郭富城则不但曾经夺得过日本音乐排行榜的冠军,也与美国乐坛天后珍妮·杰克逊合作过百事“爱神篇”广告,这或是华语流行乐坛史上,最高规格的中外合作。
他也先后夺得CCTV-MTV音乐盛典香港地区年度最佳男歌手、新加坡金曲奖流行乐坛荣誉大奖、马来西亚红人金曲奖最受欢迎男歌手、东南劲爆音乐榜亚洲杰出歌手奖、劲歌王金曲金榜劲歌王上王及Mnet亚洲音乐大奖(MAMA)最佳亚洲艺人等重量级大奖。
此外被海外媒体封为“亚洲舞王”和“东方舞台神话”。
黎明则手握MTV音乐盛典亚洲年度最佳男歌手、音乐风云榜年度最佳男歌手、东南劲爆音乐榜亚洲杰出歌手奖、亚洲杰出艺人、劲歌王金曲金榜劲歌王上王等大奖在手。
谁与争锋?
![]()
以上还仅是乐坛成绩。
若论影坛,无论是香港、内地、台湾还是整个东南亚市场,刘德华和郭富城肯定比不了双周一成和李连杰,但相对其他歌手来讲,简直呈现一种“碾压”的态势。
总而言之,四大天王当真传奇。
不可复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