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叠翠,碧水环绕。走进黄冈英山县雷家店镇过路滩村,一条条整洁的“四好农村路”串联起村落与田园,一座座崭新的农网终端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村民们在“清风廊”下闲话家常,孩子们在“风秀园”中嬉戏玩耍……一幅治理有效、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幅画卷的背后,是英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驻村工作队以“党旗红、文明蓝、暖心橙”为“三原色”,探索出的“以融促治、以治富民、以业兴村”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党旗红”引领,筑牢乡村治理“主心骨”
“以前村里开会都没几个人来,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抢着发言。”在过路滩村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感慨道。
曾经的过路滩村,党组织软弱、阵地落后、管理松散。驻村工作队从“组织强村”破题,推动村企党建联建,改建党群服务中心,创新“塆组会”议事机制,群众“点单”、组织“接单”,累计收集意见195条,解决各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意率100%。
“村里的事,现在都是大家商量着办。”村民刘大爷指着村务公开栏说。通过构建“1234”小微权力监督体系,建立三方协同监督机制,过路滩村实现了“三资”“三务”全面公开,涉村干部信访举报连续三年为零。
![]()
过路滩村清廉村居一角。
清廉,也成为这里的亮眼底色。村里建起“清风廊”“清风亭”“清风广场”,开展“廉洁家风”“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让廉洁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廉味”。
“文明蓝”浸润,塑造宜居宜业“新风貌”
微风拂过,园中的风车缓缓转动,溪水潺潺流过草坪,与四周的绿树相映成趣。这片名为“风秀园”的乡村小景,已成为过路滩村村民休闲和游客打卡的热门地。“以前这里是一片杂乱的闲置地,现在建得跟公园一样,我们晚饭后都爱来这儿散步。”村民李阿姨笑着说道。
![]()
过路滩村风秀园。
“风秀园”的美丽蜕变,是工作队以“文明蓝”为底色,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的缩影。村里以此为契机,引导村民利用好风景发展“美丽经济”,开设农家乐、销售农特产,实现“以景引人、以产富民”。
同时,村里扎实推进“七到农家工程”,工作队指导拆除乱搭乱建36处,并在村里各处配置垃圾分类设施,同步改建户厕60户,人居环境整治进度全镇第一。
乡风文明也在悄然改变。村里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开展“道德总堂”“四季春晚”“民法典进村居”等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针对“三留守”群体,累计提供助老、助学、助业服务70余人次,温暖在细节中流淌。
“暖心橙”赋能,点亮强村富民“新生活”
“以前买点烟得多跑几里地,现在村里小店就能买到,还能顺手取个快递,真是方便多了!”村里的李大叔笑着说。
这一切,得益于“知音同行”流通品牌在这里落地生根。村里巧妙串联起“东西二河”,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网终端“小川藏线”。如今,文明吸烟点、智助烟仓、现代零售终端和便民服务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仅让村民生活更便利,更带动了户均增收2800余元,惠及周边近700名村民。
![]()
英山县局志愿者服务队在过路滩村现代终端进行志愿服务。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村里推行“合作社+市场主体+产业基地+脱贫户”模式,让茶叶、中药材、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焕发新生机,一片片茶园焕然一新,果木药材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近务工,2024脱贫户年人均收入超1.25万元,实现了稳定增收。
民生保障也在持续加强。工作队积极争取冬春救助、光伏补贴等各类帮扶资金,对村民进行消费帮扶,提供务工信息等实实在在的举措也在同步进行,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人均增收4.6万元。
从“软弱涣散”到“治理示范”,从“产业薄弱”到“多元发展”,从“乡风滞后”到“文明新风”,过路滩村的蜕变,正是英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三色融合”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写照。未来,这里还将继续书写更多“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乡村振兴故事。(图/文 邓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