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大盘未能突破上周高点,周K线始终未能站稳4000点整数关口,这一表现让不少投资者对行情持续性产生疑虑——毕竟对多数人而言,整数关口的“破而不稳”容易触发紧张情绪,担心后续出现阶段性大跌。但客观来看,4000点的短期反复并非行情终结信号,而是趋势夯实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投资者更需理性看待“点位穿越”,而非被短期波动牵着走。
![]()
从市场认知维度看,4000点的拉锯本质是“长期操作惯性”与“新阶段点位”的碰撞。此前A股长期在3500点以下运行,多数投资者已形成低位操作思维,当指数突破认知边界来到4000点附近时,容易因“无经验可循”陷入谨慎。但实际上,点位本身并非行情终点的标尺,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趋势完整性与政策信号:只要长期上升趋势未破、政策面未出现方向性调整,短期回调更像是“消化获利盘”与“修复技术偏离”,而非“山崩海裂”的前奏。
判断趋势的核心锚点清晰明确,即3700-3800点区域。从当前趋势线运行态势看,大盘跌破3800点的概率极低,跌破3700点更是近乎小概率事件——这一区间不仅是技术面的关键支撑,更是长期上升行情的“生命线”。若极端情况出现(如重大利空导致指数跌破3700点),则意味着大级别上升趋势彻底走坏,此时抄底无异于“逆趋势而为”,如同熊市中盲目接盘,大概率面临套牢风险;反之,只要该区间守住,行情就仍处于“健康调整”范畴。
更值得关注的是主力资金的控盘节奏,这是当前行情稳健性的核心保障。对比去年9月“短期暴涨后一地鸡毛”的行情,当前大盘采取“台阶式上行+横向震荡”的调整模式,既避免了暴力大跌引发的市场恐慌,又通过区间震荡逐步化解了4000点附近的套牢盘压力,同时修复了短中长期趋势线的偏离率。这种“稳扎稳打”的操作逻辑,不仅符合监管层对“市场稳定”的期待,更透露出主力“筑底长牛”的意图——前两轮波段行情已验证此策略,当前的震荡正是为后续新波段行情积蓄动能。
![]()
市场近期的量能萎缩,也容易被误读为“行情动能不足”,但本质是“筹码结构稳定”的体现。之所以指数能在量能下降时维持高位震荡,核心在于主力未出现大肆砸盘动作,多数筹码处于锁定状态;而上方压力的逐步化解、获利盘的有序出局,反而为后续行情启动扫清了障碍。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当前震荡尚未完全到位,尤其是创业板仍需时间完成充分调整,短期内难有持续上行表现,“稳住当前区间”已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对于板块机会,需警惕“高位科技的阶段性风险”,同时把握“低位轮动的结构性窗口”。此前科技板块(尤其是CPO方向)作为行情标杆,在机构抱团下走出了强势行情,但当前已进入“高点下移+反复震荡”的调整期,且外部信号已释放预警——纳斯达克指数持续回调、达子(5万亿美元市值后)走弱,叠加“大空头”迈克尔·伯里旗下基金大举持有达子看跌期权,均指向AI领域的短期泡沫压力。对投资者而言,中期内高位科技股已非优选,对抗趋势追涨极易陷入“追涨杀跌”的被动。
相反,资金“高低切换”的迹象已逐步显现:在大盘区间震荡阶段,前期低位滞涨的板块更有可能承接资金,成为短期行情的“新主线”。这种轮动并非行情弱化的信号,而是A股“结构性行情”的常态——只要大盘长期趋势未破,机会就不会消失,只是从“高估值赛道”转向“低估值洼地”。
![]()
综上,当前A股无需担忧大级别下跌风险,4000点的拉锯是趋势夯实的必经之路。投资者的核心应对策略应聚焦三点:一是锚定3700点趋势生命线,不盲目恐慌;二是规避高位科技股,远离趋势走坏的标的;三是跟踪资金轮动方向,关注低位滞涨板块的机会。唯有以“趋势为纲、灵活应变”,才能在市场震荡中避免被动,抓住下一轮波段行情的契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