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我们谈焦虑时究竟在谈些什么

0
分享至


生存问题

动物的天性里,可能最重要的基因就是「生存」,这一点甚至直接影响女性的择偶心理。当有任何因素危及到我们的生存时,我们从生理到心理都会产生极度不适的症状,而过度预防这种潜在危机的状态,我称之为——「焦虑」。

怪不得在心理学领域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是金字塔里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底层需求。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焦虑、变得抑郁,我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生活层次,过于多元化」。

举个例子,在过去,或许一个富裕家庭可以经常性地吃到糖!糖在那时候是稀缺物,那是对于糖的最大区分,可能只是——「有 or 没有」。但在今天,最普通的人和最富裕的人都能吃到糖,但这两种糖的品质、味道和营养价值,可能中间可以分出数不清的档次。今天,这种现象分散到「物质相关」的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所以,我们对生存压力的恐惧,在今天,其实默默的转化成了对「生活质量」的期待——人人都更容易在各种类型的社交媒体上看到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丰富性,这种状况与自己的差距让我们产生了内心的波动和压力,然而人类又是天生镌刻着「进步基因」的智能物种。于是乎这种落差,会让很多人产生「焦虑」。别人分享的太多关于「生活质量」的定义和内容,都极大地刺激了我们的眼界和体验欲望,认为「生活,就应该是 XX 样子」。

放大对比

主旋律和自媒体总在给我们灌输一种价值观——拼搏、奋斗、不断超越自己是好的,是值得推崇的,是正向的,是值得学习和表扬的。加之自媒体的传播,让无数缺乏思辨能力和教育方法的父母长辈看到了,于是乎小孩便成了被迫的梦想机器!

在今天,这种情况越发严重的一面是:越来越多的人长大后发现自己的能力匹配不了身边人对自己的期待,也满足不了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因为我们很多人自己已经在「价值观」轰炸中,对自己有着太多不切实际的期待」。这种能力和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会不断地给自己产生焦虑。

于是乎,现实生活中有句话非常的流行,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根本原因——「懂事的人,最苦命」。这里面的懂事,我们暂且把它理解成一种「乖张」,因为 ta 要照顾太多人的感受和期待,以至于这样一种榨干自己、让自己做的最好、更好的状态,已经默默的成为了「自己给自己的一种要求」,自然而然的当有些事情不能满足自我标准时,焦虑也产生了。

究竟焦虑什么

既然我们眼下的焦虑大多来自对「生活水平」的追求、期待,那究竟有多少人有真正的考量过,以自己目前的生活水平或者说理想中的生活水平,每个月的支出到底需要多少经济支撑?我相信大部分人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只会笼统地回答——我想要好多钱!我想要一个小目标!我想要环游世界……

这些回答暴露了太多人并没有仔细思考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自然而然的也就不知道究竟在焦虑什么。我称 ta 们为貌似有目标、看似有追求的装货。

但焦虑也不能凭空产生,不知道自己焦虑什么并不代表焦虑不存在。

想要更多的钱

大多数人眼下焦虑的事情,无非是正在工作的人觉得收益不多,即将步入工作的人觉得前途未卜,由迷茫带来的焦虑。

哈佛大学之前有一个关于幸福的研究,里面说道人类想要生活的幸福,需要一定的经济保障,而且并不低。但也不是绝对的高、高的离谱的那一个程度。

追踪724名参与者(最初为波士顿的268名精英学生和456名低收入社区青年),现延续至第三代人。 • 方法 :通过年度问卷、医疗记录、访谈、生理检测等多维度收集数据,结合现代神经科学等技术。 • 具体数字 :研究通过与心理学家Daniel Gilbert合作提出,美国市场的 阈值约在7.5万美元/年 (2010年数据,现约8万+,因地区/家庭规模差异浮动)。 • 解释 :收入低于此值时,金钱用于满足基本需求(食物、医疗等),幸福感显著提升;超过后,金钱更多转化为"相对地位"(豪宅、奢侈品等),对长期幸福贡献微弱。 • 例外 :若高收入显著增强 安全感 (如为家人提供保障)或 掌控感 (自主选择生活),幸福仍会提升。

根据以上对于阿美利卡的研究,我想在中国,一个人每年能够有 8-10 万元的收入(不是除开销后的净收入),足以让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和某些有追求的东西得到满足,所以,我们本就不应该因为收入的原因,过分的焦虑。因为 8-10 万这个数字,也并没有达到一个过于地狱难度的程度。

想要轻松多金又体面的工作

中国人,多数人群其实是偏内敛的,这与我们很多的传统文化有关。「枪打出头鸟」之类的名言警句让我们很多人学会谦卑、学会隐忍,这样一种习惯很容易衍生出内敛、安静。

加之上面那个「想要更多的钱」的想法,所以大多数人更确切的焦虑是——「如何获得一份轻松、体面又多金的工作」?

轻松,源于对自己学历的一种回报,毕竟我们大部分人都尽力了寒窗苦读多少年、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孤独的考研或考公之旅,吃了这么多的苦头,想要追求一点轻松,不过分吧!

体面,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在的大多数人其实已经不具备做那种大街上露面、吆喝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了,有学历包袱的束缚,更多的是不具备这个勇气、能力和承担责任的担当。

多金,这个要求是迫于在中国已经固化的婚姻模式,男方必须要有稳定的住所、交通工具、彩礼和种种没有写在法律条文上但人人都心知肚明的要求,总想着能有机会多赚一些、多存一些,这样的话才能更好的让自己拥有一个「」。

但在我的世界观里: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他未来的工作属性以及收入,并没有必要附着一些「特别的联系和意义」。我推崇每个有条件的家庭里的每个人,有机会都要去体验一下大学生活,这对于大部分人「除工作价值外」的其它发展,都有极大的改观。不信,你去和没有上大学的朋友聊聊天,就能感受到。

上学时的专业属性和一个人的兴趣领域,大多时候并不是重合的,完全重叠和完全不重叠的情况也不少见。所以,有的人在大学时期就极为功力的「以专业为导向」为未来工作费劲了心思,我并不认同这种做法。我推崇「以兴趣为导向」为未来可能的工作选择,做积累。因为专业导向很容易受大环境影响,不行的话你看看 AI 出现后的计算机产业以及房地产崩盘后的土木专业。而「以兴趣导向」去准备一些事情,不仅抗风险指数高,而且充实自己的闲暇时光和娱乐自己,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总认为优秀、聪明人太多

这个感受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因为我自己感知也很强烈。但慢慢我想明白了,很多人容易忽视一些东西。

都知道我喜欢跑步,我就很容易把自己的运动表现和互联网上分享跑步专业知识的人去比较,所以每次收获到专业知识之余,也受到不少打击——为什么他除了跑的好,还这么专业。

都知道我喜欢文字表达,有些我想要分享的主题可能很多做中文博客和公众号都多少年的资深写手(甚至是日更的高质量写手)也做过,每每写完自己的内容再去欣赏别人写的内容,发现自己的很多东西真是没脸发布——逻辑性、知识密度和文学性,根本都欠缺的不是一点半点。

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相对擅长的领域,当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遇上更专业、做的更好的人群,我们自然而然的会把自己当作玩票的业余人员。但我想说,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东西——「年龄」。

这是个很容易被人忽视且影响巨大的隐性因素:我们对某些东西感兴趣并且付诸行动去尝试、去进步迭代的年龄,遇上了那些已经完成了这些经历、甚至是循环强化过无数次的「老炮」,这还有可比性嘛!换句话说:在这样的主动对比下,我们输、我们稚嫩的一败涂地,不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吗?

我不否认这个世界的聪明人,优秀的人很多,因为全人类的人口基数他就是很大。于是乎有太多比我们年长、比我们经历丰富、比我们更早接触许多相同事物的人也很多。当我们限定一些条件做筛选——与我年龄差不超过 3 岁,和我同性别,和我在同一个国家,和我的毕业学校在一个层次……,满足这些条件的人,你在去对比一下,会发现那个巍峨的山巅上,仅驻立着你一人或少数几人,这时,你会觉得,聪明人还多嘛?

我拿我眼下的跑步表现去和子章老师对比,拿我的杠铃深蹲表现去和凯胜王比较,拿我的写作风格去和槽边往事 PK,毫无疑问的我会输的一塌糊涂呀!因为他们专业的同时,且「年龄比我大」,那我为什么要去把我同年龄段的人都假想成他们呢?

解决办法(重要且实在) 估计最低生存成本

这个是我们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要你现在还活着,那你继续这样生活,依旧能活着。 ——胡拉图

我这话说的没毛病,无论你是吃馒头还是吃鲍鱼海参,只要你现在还靠着这些基本食物和工具活着,后面的日子,你依旧可以凭借这些东西存活下去。计算一下你每个月维持当下生存条件所需要的全部金额,大多数人会发现,其实我们所需要的「实际生存成本」,远远低于那个「理想条件下的生存成本」。有了这个锚点,我们会带来多少快乐?

首先:你不会过分的追求别人的生活节奏和内容,我只过自己的生活,关心自己的吃喝拉撒睡,因为我们的「生存成本」已经计算出来了。

其次:我假设你是个上进的人,要不然你不会看到我今天在这里写的文字。一个上进的人他的收入情况大都能覆盖他的「生存成本」,那么往后我们凭借收入,每给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升一些,那种快乐是非常非常直接且有力量的。从馒头换到 3 菜一汤;从脏乱差的出租房换成个人单间……,这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但在有了「生存成本」这个概念后,我们会格外的感受到开心和进步。

最后:这会让我们在对当前生活满足的情况下,产生一种正向积极去追求更好生活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与别人对比出来的,而是基于一种「我能生活着,已经很满足了,但我通过自己努力,一定还可以更好」的健康型、感恩型心态。

你现在就可以估算一下,自己每个月需要多少成本,就可以维持生存!

(悄悄说一声,我应该不需要那么高的成本,因为我会做饭)







积累部分生存本金

这年头,失业是一件过于平常的事情,所以为了对抗风险,我们应该学会「对抗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虽然鲜有发生,但一旦发生,破坏程度是毁灭级的。

你能想象一个好好活着的人并且对未来充满着期待,突然被公司一纸辞退,原因是让人无语的正常人员裁减;你能想象一个好好运转的家庭,突然得知家里的顶梁柱有了某些难以治愈的晚期疾病;你能想象一个刚开上新车不久的年轻小伙,在路上开心驾驶着突然出现了一些意外需要赔偿……

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概率虽然很低,但一旦发生,都足以让一个人、一个家庭陷入绝望。但如果我们有应对失业的 6 个月的存款;我们有医疗保险;我们有汽车全额保险……,这些「小概率不良事件」给个人、家庭带来的风险,就会降到最低。

所以,计算完我们基本的「生存资本」,这是着眼于眼下的一步;做好眼下的事情,我们还要着眼于未来,不说远,就未来 6 个月内,我们可能发生以上提到的一切「小概率不良事件」,那么给自己买上一些必要的保险,给自己留存半年的「应急资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一门谋生手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批判当代的高校教育,我想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大学 4 年、甚至是 5 年,很多学校的重点并没有聚焦在「如何让自己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际,能够找到一份足以让自己独立生存的工作」上,甚至很多学校连最基本的「教书、育人」都做不到——频繁的出现各种领导、老师、学生的不光彩事件,这无疑加重了学生对于校园以及社会关系的鄙夷,并且最后会轻描淡写的产生一个心理映照——「这个社会就那样,我都见怪不怪了」。这是悲哀的,不单单是学生个人,也是整个校园、整个大环境的悲哀。

既然大学校园里并不能让我们学习到一门足以谋生的手艺活,我们必须要有一些远见和规划——通过与自己相处这么些年,我自己对那些东西比较感兴趣并且身体力行的在做、在进步,在这里面能不能找到一个可以作为「副业」发展的方向。

拿我自己举例子:本科时候的自己,并非是一个学习成绩出色的男生,甚至丢失了那种中学时期在意成绩、每分必争的精气神。你可以说我变了,但我强调的并不是这个。而是我给自己的一个布局之旅!

我打中学时期开始,就知道我自己的表达能力比较好(同学老师的一致认可)——不是那种嘴皮子溜、很会接话的那种好!就是单纯的「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讲述清楚」这件事情上,做的比身边人要好上那么一些,所以我在大学,有意识的往这个方向发力、精进迭代自己——看各种不同领域的书籍、听各种播客和访谈——目的就是了解更多领域更多的专业术语和严谨表达,希望可以让自己说的东西更权威、真实、可信。

大二时,我意识到、身边人也表露,我是个很能说、且很喜欢说的人。但我不满足于「我只是会说」这个层级,因为自古以来,貌似「只会说」并不是什么好的评价。就像是中学时代我并不满足于别人觉得我是个物理成绩很好的人,于是乎我把语文也学的小有心得。那时,我开始了「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于我自己书写的东西,我个人觉得还到不了「写作」的级别,因为只是短篇幅、碎片化的分享,并不成体系、也没有故事性,所以我一直只把自己书写的东西称之为「表达、分享」。从开始到今天,我相信看过我不同时期内容的人,应该能感受到我的变化,或者说是进步!

应该说,到今天为止,我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都有一定的强化和个性化。还是要强调一下——仅限于「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讲述清楚」的这个能力,我觉得我在「说和写」上,已经比同龄人要好上不少。但这两项能力,并不是我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

我的终极目标: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 IP 全平台自媒体——你可以听我用语音分享内容、也可以听我用对话做播客、还可以阅读我的文字表达、更可以看我视频出境。这便是我毕业后,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情。

有一个观点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如果你想做某些事情,那你就开始去做就好了」。我觉得大部分人对这句话的理解都有误差。表面上说,比如我想去拍自己的运动记录 Vlog,那我只需要在运动的时候拍下来就好。但我更想说的是:我们有些事情之所以想做,其实是出于热爱和兴趣,对于这样的一些东西,我们是有一些「要求」在里面的,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开始了,做出一个「随随便便」的内容,那又怎么谈得上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呢」。所以,这里面提到的「你开始去做就好了」,我理解的是,「为终极目标而做的准备之事」。

我的最终目标,是想录口播、想对话做播客、想拍视频表达记录……,那么我有想法肯定要开始去做,但不能从「目标事项」开始,而是从「准备事项」开始,比如从和人对话有意识的说清楚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开始,从写文字能每句话表达出一个完整无歧义的意群开始,从能够拍好一个短暂的有叙事意义的镜头开始……,从这些准备事项开始,渐渐的,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操基础,终极目标,自然而然的也就实现了。

如上:我希望大家无论身处什么年龄段和社会身份,都要有一个「技能专精」意识。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对于想做的事情从「准备事项」开始,去积累知识储备和实操基础,那么「目标事项」,自然而然就会达成。并且,有了专精的领域后,我们大概率也很难被时代轻易淘汰,因为我们有着罕见的「可被替代性」,那你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综上:我站在我自己的成长角度上,简要剖析了一下,当代人焦虑的来源和成因,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不够全面(比如宏大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我并不擅长),但我相信也能给不少人带去少许慰藉。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我哥国庆要借8万买房,我刚犹豫,妻子怒了:上次借6万3年没还

我哥国庆要借8万买房,我刚犹豫,妻子怒了:上次借6万3年没还

朝暮书屋
2025-11-07 17:57:27
69岁赵本山:每天2包烟,顿顿8两酒,跟生前的杨少华如出一辙

69岁赵本山:每天2包烟,顿顿8两酒,跟生前的杨少华如出一辙

寻途
2025-11-05 13:26:33
人民日报专访,揭开32岁周深的真实处境,那英确实一个字都没说错

人民日报专访,揭开32岁周深的真实处境,那英确实一个字都没说错

八斗小先生
2025-11-01 08:46:54
小米“双11”战报夺冠被打脸:自家统计的数据,纯属自娱自乐

小米“双11”战报夺冠被打脸:自家统计的数据,纯属自娱自乐

吃瓜局
2025-11-07 14:15:39
寿命长短与喝酒有很大关系?调查11558名饮酒者,终于得出答案

寿命长短与喝酒有很大关系?调查11558名饮酒者,终于得出答案

39健康网
2025-11-06 10:34:05
在家突发心梗别乱来!医生教你黄金5分钟自救法,关键能保命

在家突发心梗别乱来!医生教你黄金5分钟自救法,关键能保命

袁医生课堂
2025-10-31 18:50:24
热水袋是大补,医生提醒:一个热水袋胜过十个老中医!不要嫌老土

热水袋是大补,医生提醒:一个热水袋胜过十个老中医!不要嫌老土

风信子的花
2025-11-06 15:17:31
6499元,华为新机官宣:11月28日,正式开售

6499元,华为新机官宣:11月28日,正式开售

科技堡垒
2025-11-08 11:41:23
去了日本才发现,没人穿羽绒服、棉服了,满大街都是这3种外套

去了日本才发现,没人穿羽绒服、棉服了,满大街都是这3种外套

小陈聊搭配
2025-11-08 18:22:12
不到24小时,日本撕毁对华承诺,特朗普不敢做的事,高市早苗做了

不到24小时,日本撕毁对华承诺,特朗普不敢做的事,高市早苗做了

boss外传
2025-11-07 16:00:03
维尔茨:不确定自己能否获得出场机会,能上场比赛我就很开心

维尔茨:不确定自己能否获得出场机会,能上场比赛我就很开心

懂球帝
2025-11-08 21:16:07
咖啡再次被关注!医生发现:动脉硬化患者常喝咖啡,或有5个变化

咖啡再次被关注!医生发现:动脉硬化患者常喝咖啡,或有5个变化

剑道万古似长夜
2025-11-07 09:59:30
开撕!王传君老板发声反击,言辞犀利,真是一点脸面都不给对方留

开撕!王传君老板发声反击,言辞犀利,真是一点脸面都不给对方留

喵喵娱乐团
2025-11-07 16:31:26
惊天秘闻被突然曝出,“亲手枪毙”震动法庭,尹锡悦面如死灰!

惊天秘闻被突然曝出,“亲手枪毙”震动法庭,尹锡悦面如死灰!

百态人间
2025-11-08 05:15:03
手里有多少存款能超过我国98%的家庭?超了这个数,你就是佼佼者

手里有多少存款能超过我国98%的家庭?超了这个数,你就是佼佼者

趣味萌宠的日常
2025-11-04 13:43:48
凌晨03:44,千钧一发,一则消息救了世界

凌晨03:44,千钧一发,一则消息救了世界

新浪财经
2025-11-08 07:32:11
卢秀燕道歉了,2028铁定出局,郑丽文高瞻远瞩有先见之明

卢秀燕道歉了,2028铁定出局,郑丽文高瞻远瞩有先见之明

娱乐圈的笔娱君
2025-11-07 14:19:53
联赛还没完 浙江跟大连都有外援离队! 海港的小张飞加布能转正吗

联赛还没完 浙江跟大连都有外援离队! 海港的小张飞加布能转正吗

80后体育大蜀黍
2025-11-08 20:25:56
二婚、赌博、坐牢……归来她仍是内地第一女顶流

二婚、赌博、坐牢……归来她仍是内地第一女顶流

十点读书
2025-11-07 19:43:08
刘恺威为啥要离婚,看了杨幂的这张照片就知道了

刘恺威为啥要离婚,看了杨幂的这张照片就知道了

乡野小珥
2025-11-08 06:52:43
2025-11-08 22:32:49
胡拉图的后花园
胡拉图的后花园
向前看,不回头!
80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豁免到手 欧尔班:谢谢您 总统先生

头条要闻

豁免到手 欧尔班:谢谢您 总统先生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古二再度放料!秦雯王家卫吐槽出现新人物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时尚
家居
手机
数码
公开课

她不靠穿搭谋生,却因穿搭走红,在穿衣上找到主体性是什么体验?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手机要闻

四倍于小米17系列!iPhone17系列销量再创新高,有你的一份吗?

数码要闻

无视反作弊,玩家成功在12年前的AMD FX-9590设备上跑起《战地6》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