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那天,很多人刷到神舟二十号推迟返回的消息时,心脏都跟着揪了一下。
![]()
原定当天回家的三位航天员,指令长陈冬和首次飞天的陈中瑞、王杰,突然因为疑似遭遇太空碎片撞击,不得不暂时留在空间站。
这可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头一回因为这种情况推迟返回,难怪网友们都在热搜上追问:“航天员安全吗?飞船到底伤着哪儿了?”
![]()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目前三位航天员状态都挺好,空间站的生命保障系统也一切正常。
但这次突发情况,确实把太空里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太空碎片,推到了公众眼前。那些在天上飞的小垃圾,为啥能让万吨级的飞船都得绕道走。
![]()
11月5日凌晨,据地面控制中心透露:当时航天员先是听到舱体传来一声轻微的嗒声,别小看这声响,在寂静的太空里,金属舱体被碎片撞击的声音特别独特,经验丰富的指令长陈冬立刻就警觉起来,马上向地面报告。
接下来的排查堪称一场太空侦探行动。航天员先靠飞船上的几十个传感器捕捉信号,很快推进舱的粒子探测器就锁定了“嫌疑人”。
![]()
原来是一个直径约2毫米的微小碎片,为了看清伤情,空间站那台15米长的机械臂立刻派上用场。
它搭载着高清相机绕着飞船转了好几圈,把每一个角落都拍得清清楚楚传回来。
地面团队更忙,拉着几百人的技术组连夜建模,把20多种可能的风险都推演了一遍,重点盯着返回舱的烧蚀层和推进系统管路。
![]()
这俩地方太关键了,返回舱进大气层时要扛2000℃的高温,烧蚀层破了就可能出大问题;推进系统要是坏了,飞船想回家都没“刹车”。
截至11月7日的最新进展是,初步排查发现飞船的外防护层有轻微划伤,但核心的返回舱和推进系统没受影响。
不过地面团队不敢掉以轻心,还在做更细致的检测,返回时间暂时定在11月中旬,具体得等所有风险都排除才行。
![]()
有网友留言说:“宁可多等几天,也要确保航天员平安回家,这种严谨太让人安心了。”
可能有人会问,一个才2毫米的小碎片,顶多像颗小沙粒,怎么就能让神舟飞船推迟返回?其实在太空里,大小从来不是衡量危险的标准,速度才是。
这些太空碎片的飞行速度能达到7到15公里每秒,是步枪子弹速度的8倍。
![]()
更吓人的是,这种太空垃圾的数量多到超乎想象。
截至2024年的数据显示,地球轨道上10厘米以上的大块残骸有3万块,1到10厘米的中型碎片约50万块,而小于1厘米的微碎片更是超过1亿片。
2009年美国和俄罗斯卫星相撞,一下子炸出几千块碎片,这些太空地雷至今还在轨道上飘着。

去年美国一颗卫星解体,新增的五十多块碎片逼得周边卫星集体避让,星链卫星更夸张,一年要进行1700多次轨道规避,平均每天近5次。
这次神舟二十号还算幸运,地面团队很快查明,碎片只划伤了太阳能帆板的表层,没有伤及核心供电线路,飞船的密封舱体也完好无损。
![]()
6名航天员通过内部检测确认身体状况正常后,第一时间投入到应急处置中。
他们操作空间站机械臂,对神舟二十号的受损部位进行了近距离勘察,并将飞船的供电模式切换到空间站搭接,确保能源稳定。
据介绍,空间站内的物资储备充足,食品、水和氧气都能满足6人长期驻留需求。
![]()
更关键的是中国航天独创的滚动备份模式发挥了作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号火箭和一艘备用飞船已经整装待命,10天内就能完成发射救援。
这个备份神器早就在为极端情况做准备。
从神舟十三号任务开始,我国就实行“发射1发,备份1发的策略。
![]()
这次待命的火箭已经完成了所有测试,只是部分电池和火工装置暂时存放在库房,接到指令后几小时内就能安装完毕。
眼前的危机解决了,长远的麻烦却更突出。
这次撞击再次敲响了凯斯勒效应的警钟,当太空碎片多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连锁碰撞,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越撞越多,最终把近地轨道变成无法通行的禁区。
![]()
有数据预测,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空间站每年遭遇危险撞击的概率会从现在的5%提升到30%。
网友们的讨论也从担忧转向了思考,“地球垃圾都分类了,太空垃圾咋没人管?”
确实,这些碎片里有退役卫星、火箭残骸,还有航天员不小心遗落的工具。
![]()
1965年美国航天员丢失的一把扳手,至今还在太空飘着。
更让人无奈的是,太空碎片的蝴蝶效应明显,一颗螺栓撞出的碎片,可能会在几年后撞坏一颗卫星。
![]()
现在回到神舟二十号的现状,最新进展是地面团队已经制定了两套方案:
如果后续检测确认飞船结构完好,就会修复太阳能帆板后安排航天员按原计划返回;如果受损超出修复范围,就启动备用飞船救援。
![]()
11月7日上午,航天员已经完成了对神舟二十号返回舱的密封性检测,初步结果符合安全标准。
新闻报道最新消息,空间站传来了航天员的最新画面:他们正在正常开展科学实验,镜头里还笑着展示了刚收获的太空生菜。
![]()
地面指挥中心的屏幕上,碎片监测系统仍在不停刷新数据,备用火箭的燃料加注工作已经准备就绪。
这一刻让人想起一句话:太空探索从来不是坦途,正是这些应对危机的智慧和勇气,才让人类的脚步能走得更远。
![]()
结语:
至于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的问题,答案已经很明确。只要太空碎片的威胁能得到有效管控,只要我们的防护技术不断升级,空间站就会一直是人类在太空的安全家园。
![]()
而这次螺栓引发的危机,或许会成为推动全球太空环保合作的新起点,毕竟,在浩瀚宇宙面前,人类更需要的是携手同行,而不是留下满地垃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