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三点,53岁的王先生再次被肚子痛“偷袭”得从床上跳起来。过去半年,他几乎每周都要跑厕所三四次,时好时坏。单位里的老张打趣:“你是不是肠子太敏感?”家人也安慰他:“肯定就是吃坏肚子。”
可奇怪的是,他改喝清淡粥、忌口辛辣,连夜里冷水都不沾,每回肠镜检查都显示一切正常。王先生烦恼极了: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一次“非典型”检查,他才被医生拉到一旁,低声交代:“一定要赶紧治疗,你这是胰腺癌早期信号。”
![]()
反复腹泻,真的就只是消化不好?为什么“肠镜正常”反而成了隐藏危机?胰腺这个“最隐身”的人体器官,又如何能用腹泻“报警”?今天,我们就聊聊千万别错过的腹泻背后“潜在杀手”。以及,哪些细节能真正帮你早发现、早治疗。
很多人习惯性地把腹泻和“吃坏肚子”“急性肠胃炎”划等号,可实际上,长期、反复无明显诱因的腹泻,医学上称为“慢性腹泻”,诊断要格外谨慎。
研究显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近五年间收治的胰腺癌患者中,约有27.3%的患者以“腹泻”为首发症状,却3次以上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
为什么这样?因为胰腺主要负责分泌消化酶,当胰腺“罢工”导致消化不良,食物无法彻底分解,直接引发脂肪泻、消化不良性腹泻,但大肠并未发生器质性变化,肠镜难以发现根本问题。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临床共识更是提醒,中老年人出现下列表现需高度警惕胰腺异常:
腹泻>四周且无明确感染史;排便脂肪颗粒多或大便浮油;体重在三个月内下降>5%;近期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而胰腺癌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腹泻、上腹闷胀、消瘦等常被误认为“肠胃毛病”,部分患者甚至被误诊误治3-6个月,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不少人会问:腹泻和胰腺癌怎么能扯上关系?其实,这正是胰腺癌被称为“最隐蔽杀手”的原因之一。从国际流行病学数据来看:
早期胰腺癌患者中,36%以上以间歇性恶心、腹泻为主诉,被忽略;60岁以上人群,腹泻持续超6周,癌症检出率高于普通肠胃炎8倍;一项覆盖2万余例胰腺癌回顾分析发现,超过1/4患者首诊表现为“查不出原因的功能性腹泻”。
![]()
王先生的经历绝非个例。慢性腹泻之外,如果你还同时出现体重减轻、皮肤变黄(黄疸)、背痛等症状,那就必须及时前往三甲医院完善胰腺功能和影像学检查。
这里有个小细节常常被忽略,很多患者做了胃肠镜,却漏查胰腺超声、CT或肿瘤标志物CA19-9,错失了早期发现机会。
面对腹泻不好的难题,如何区分“肠炎”与胰腺异常?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总结救命三步法:
改变症状思维
持续腹泻、不明原因减重、腹胀食欲差、排便变化频繁,“久治不愈”一定要主动考虑胰腺问题,不要只盯着肠胃炎。
重视精准检查
“肠镜正常”不等于一切没事。遇到复杂症状,可及时申请腹部超声、增强CT、MRI及胰腺功能组合检查。别忽略血液肿瘤标志物如CA19-9、CEA的检测价值。当腹部影像发现异常结构或胰腺区“占位”,要果断完善病理活检,不拖延。
![]()
家庭自检小技巧
密切关注大便外观,是否呈灰白油腻状,或有浮油、臭味明显等;体重指数变化,尤其在无刻意减重的情况下体重下降;近期有无皮肤巩膜发黄或背部持续不明疼痛。发现这些信号务必第一时间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