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东京举办的车展上,比亚迪今年再次参展,它成为唯一一家亮相的中国乘用车品牌,带来了RACCO、海狮06DM-i等几款新车,同时还有电动大巴和卡车亮相,近三年来,比亚迪在日本总共卖出7123台车,其中2025年前九个月就销售了2899台,比去年同期增长66%,九月单月销量突破800台,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太大,但在日本汽车市场里已经算是迈出了一大步。
![]()
日本电动车市场确实不大,到2025年9月为止,电动车在新车销量里只占到百分之一点七,差不多是中国在2016年的水平,充电桩的数量也跟不上,整个东京只有三四千个,而深圳却拥有超过四十万个,路上跑的车大多是像K-car和凯美瑞这样的燃油车型,电动车在这儿看起来就像另一个世界的东西,本地汽车品牌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五的市场份额,国外所有品牌加起来还不到百分之五,比亚迪想要在这里打开销路,靠的不是技术领先,而是实实在在的硬拼。
![]()
它最初不是卖汽车的公司,在二十一世纪初,比亚迪给日本企业供应电池,之后转向制造电动大巴车,直到2022年才正式销售乘用车,在那之前比亚迪经历过几场专利纠纷,2004年至2005年间被索尼和三洋起诉,差点找不到律师代理,最终赢得诉讼,这场官司帮助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现在推出的RACCO车型是专为日本用户设计的轻型电动车,还配备插电混合动力系统,解决了续航问题,体现出对当地需求的深入理解。
![]()
日本本土车企这边,丰田展台摆着陆地巡洋舰和Century这些老车型,概念车展示的是机器人和婴儿车,没看到纯电车出现,本田带来两款概念车,但没说什么时候能买到,日产带来了中国生产的N7车型,可它是左舵设计,日本用右舵规则,这车没法在当地上路,他们不是没有技术能力,只是不太愿意投入,电动车对他们来说不算重点,反而把在中国制造的bZ4X拉回日本销售,这种做法有点讽刺。
![]()
比亚迪面对的不只是汽车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体系的竞争,日本的供应链体系非常封闭,电控、电池材料、电机这些部分都依赖本地供应商,国外企业很难进入,日本政府也不提供补贴,没有牌照限制,也没有强制要求建设充电桩,消费者更认可老牌车企,丰田从1937年就开始制造汽车,在消费者眼中比亚迪只是个后来者,技术再强也不代表它就可靠。
其他中国车企没有进入市场,蔚来、小鹏、吉利这些企业没出现,是因为它们缺少本地服务网络,也没有融资支持,更没有政府关系作为后盾,比亚迪情况不同,它在早期通过打官司积累了法律资源,做公交业务时就和政府部门熟悉起来,电池也自己生产,不需要依赖别人供应,这些不是技术上的优势,而是让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能力,2025年销量增长百分之六十六,并不是突然爆发,而是它真正活下来了。
![]()
有人觉得比亚迪在日本进展太慢,其实这家公司一直在等待,它在等市场出现变化,等消费者慢慢接受电动车,等当地政策逐渐放宽,它没有搞大规模宣传,也没有喊响亮口号,只是持续地推进工作,其他企业在海外烧钱冲销量的时候,比亚迪选择在日本踏实做事,这种做法看起来不够热闹,但确实更加稳妥,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出海方式,不是依靠规模压倒别人,而是凭借耐心坚持下去。
日本市场确实很难打开,但比亚迪没有离开,它明白这里不需要追求爆款车型,只需要持续坚持,销量数字虽然不大,每一步却都走得很扎实,其他车企选择退出,比亚迪依然留在这里,这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主动的选择,它选了一条别人不愿走的路,然后一直走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