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开始到现在,孩子的状态都不是太好。先是发烧,咳嗽,然后是身上乏力,吃了点药退烧了,咳嗽也好了。
但一直说身上没劲,一到学校就觉得犯困,上课昏昏欲睡,下课也无精打采。
用孩子的话说是混了几天,啥也没干,课也没正经听,作业也写不下去,考试也思考不了,几乎全线停滞了。
按我之前的做法,肯定是急得要死,焦虑得爆炸,满脑子都是想怎么帮孩子找回学习状态,怎么帮孩子调整情绪与状态,怎么让孩子赶紧满血复活。
![]()
现在,我秉承着不求不助的原则,只要孩子没问我怎么办,我就不会着急纠正和告诉孩子调整方法。
不着急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孩子未必需要我给提供的建议与方案,要适当给孩子留白,让他自己先去尝试和思考以及自行调整;
二是因为孩子学习上的卡点是他自己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前边欠账,后边还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是帮不了,着急上火只会起反作用。
孩子明明已经很焦虑和压力山大了,家长再一顿输出,只会把原本就内耗和不安以及自责的孩子,搞炸毛。
家长对觉察到的事情,哪怕是事实,也要适当留白,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与自由。
尤其是对于学习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课题。
不管是因为身体原因,还是情绪原因,或者是因为贪玩而落下的学习,都是孩子自己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当问题乱成一团的时候,孩子的体验就是烦躁和想要逃避,这是正常的反应。
允许孩子先在内耗里待一会,也允许孩子有无能为力和兵荒马乱的时刻,不要着急救火和指出孩子的问题。
让家长的心急火燎自行平复一下,回到各自的课题上来。
![]()
对于家长来说,稳定的情绪,不焦虑的心态以及松弛感,孩子需要家长就助力,孩子不需要家长就后退。
孩子想吐槽时,家长就支棱起耳朵仔细听,但不要发表评论,更不要一听到孩子不好的地方立马火冒三丈,或急于去纠错。
孩子不想交流时,家长就退居二线,不问不管不说。
这几天跟孩子也是这样相处的,当他说不太想上学,觉得好累,毫无意义时。
我觉察到了一个信号是孩子内疚和内耗了,这几天的时间学习质量不高,考试也一塌糊涂,让他很有挫败感。
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挥霍如此宝贵的高三时间,明明时间都不够用,太多的知识漏洞,自己却啥也做不了,每天精神不济,没有心力和体力去沉浸学习。
虽然我把孩子看得很透彻,但我并不急于去说透,而是选择无声陪伴:
孩子说身体不舒服,想请假,我就去接他回家,然后给他开中药熬着喝来调理身体。
孩子话音里透着失落,无奈和恐惧,担心,我就带着弟弟去陪他聊聊天,让孩子紧绷的心能放松一点;
孩子生病不舒服,我就去他出租屋照顾他,帮他熬药,搞搞卫生,做点他想吃的饭。
不管孩子的学习,也不多问孩子在学校的状态,他跟我说时,我就听着,他不想说时,我一句也不多问。
![]()
我越是冷静,越是淡然,孩子越是跟我有分享欲,他会讲有这几天他进校后就很压抑,很难受,心想这个破学上不上都无所谓了。
但坐在教室后,沉下心写题时,慢慢难受和煎熬的感觉就减少了,心情也慢慢舒缓了。
我想说的是,家长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觉得孩子离了自己的管控,就糟糕到不得了。
什么都想管,什么都要操心,什么都要插手,什么都着急的为孩子搞定,这时的家长太用力了,需要退一退,懒一懒,缓一缓。
孩子心情不好,状态不佳时,我不会刻意去帮孩子调整情绪与恢复精神气,这是他自己的事。
我能做的就是因需而助,他不舒服找我,我就找人帮他看病,他脆弱时需要陪伴,我跟弟弟就及时出现,他需要照顾时,我就陪在他身边。
剩下的部分都留白,交给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这时孩子反而更快走出情绪低谷,精神气也恢复得更快。
心顺了,再大的事都是小事,心不顺,再小的事都是灾难化思维延伸之下的大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