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的一天,阳光洒满大地,空气中弥漫着如火的热情。在阳泉矿区的一家企业里,点钞机飞快地运转,109名员工正在有序领取补偿款。临近中午时,还有20余名员工没有领到钱,法官为员工们购买了盒饭,劝导他们“耐心等等……”
员工赵华(化名)说:“为了这件事法官们前前后后做了很多工作,我今天也拿到了补偿款,真是太感谢法官了。”
事情还要从2个月前说起。2024年4月,阳泉矿区某集团下属企业因经营困难,与赵华等百余名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赵华慌了神:“公司突然解除劳动合同,一下子就失业了,我们100多人多次去找仲裁,可心里始终没底,就怕问题解决不了。”
赵华这番话也是其他百余名员工的心声,同时,该集团旗下企业近万名劳动者都在密切关注着这场纠纷的结果。仲裁部门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与紧迫性,立即向阳泉矿区法院发出了红色预警。
阳泉矿区法院建立了“5+”机制,对劳动争议纠纷实行“五色”预警,由法院、仲裁部门、企业工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企业基层调解组织(或企业法务)“五方联动”,根据纠纷不同风险级别进行“五级调解”,努力将纠纷化解在源头。
“红色预警属于特别重大风险。”阳泉矿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赵荣荣介绍:“接到预警后,我们立即启动‘5+’机制,对这一群体性纠纷实行‘五方联动’‘五级调解’。”
阳泉矿区法院与仲裁部门一起约谈了企业相关负责同志,劳动争议法庭的法官及时对企业和职工进行双向摸排,详细了解纠纷人数、赔偿金额、企业困难等,召开了七次协调会,让劳动者充分表达诉求,让企业坦诚实际困难:
“我们要求企业进行经济补偿,不能签个协议,啥也没有。”
“企业现在确实陷入了困境,甲方拖欠工程款,有的甚至成了‘坏账’,眼下没有新订单,没有现金流入,裁员实在是无奈之举啊。”
协调会上,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地“掰扯”着,法官们有针对性的宣讲法律,阐明法理,引导双方在法律轨道内解决争议。同时,引入“劳动专员”一并进行调解。
阳泉矿区法院聚焦劳动争议案件,从企业内部选任协调能力强、热爱调解工作的职工担任“劳动专员”,在企业内部形成“矿——井区车间——队组”三级联动的网格化解纷体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赵荣荣介绍:“劳动专员在劳动争议法庭的指导下开展调解工作,而且劳动专员都是企业职工,他们参与调解工作,更容易让劳动者感到亲切和信任。”
纠纷化解过程中,法官负责说清“法理”,劳动专员重在疏导情绪。赵荣荣讲了这么一个“小插曲”:一名员工在调解时产生对抗情绪,突然起身往外走:“不调了,我要去上访!”
劳动专员上前安抚道:“老刘,朋友借了你的钱不还,你不是也想打官司吗?去咨询一下法官怎么维权。”听到这儿,老刘情绪稳定了,法官也向老刘详细讲解了债务纠纷的法律规定和诉讼流程。
听明白之后,老刘不好意思地说:“谢谢法官,我信你,我们这个事儿,我听你的。”
面对100多名员工的不同诉求,企业工会、人力资源、调解组织和劳动专员内部调解先行,法院和仲裁部门外部调解跟进……法官根据劳动者诉求的具体内容,因案施策、分层分级进行调解。
阳泉矿区法院劳动争议法庭庭长毛丽说:“我们每周与企业负责人、员工代表至少沟通两次,指导双方解决实际问题,由专人每日负责接待来访员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快速处置信访隐患。”
在此期间,法官与企业相关负责同志多次到拖欠企业工程款的单位,沟通协调,厘清账目,阐明企业面临的困境,讲清不支付工程款的法律后果,指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家单位将40余万工程款打入了企业账户,保障企业能够支付劳动者的补偿款。
历时2个多月,法官们精准分析研判,整合各方资源,协同处置化解,最终推动形成了劳、企双方都满意的调解方案,109名员工与企业达成协议,企业共发放补偿款37.94万元。
109起纠纷稳妥化解在了源头,仍有53名员工不接受调解方案,向阳泉矿区法院提起了诉讼。
劳动争议法庭的法官采取“示范诉讼”的破局模式,从地域代表性、代际公平性、权益典型性三个维度,先行精选了3起案件立案审理,将释法说理工作贯穿于审判各个环节。
毛丽介绍:“这53起诉讼中的员工大多来自河南、山西,年龄不等,诉讼请求不一。我们从地域、年龄、诉求三个角度,选取了3起案件作为示范诉讼,快审精判,特别是通过释法说理,当事人都服判息诉。”
法官们趁热打铁,以这3起示范诉讼为例,帮助其他员工解“法结”开“心结”,通过做工作,这50名员工也都表示不再起诉了。
阳泉市人大代表、华阳集团风控部副部长赵倩认为:“这起纠纷在矿区企业具有一定典型性,矿区法院公正、稳妥的处理方式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为企业劳动争议纠纷化解树立了标杆、提供了范式,向市场释放了法治清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鲜明信号。”
阳泉矿区分布着近千家企业,主要以煤炭和煤化工企业为主,此外还有铝电、建筑地产、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近年来,涉及劳动关系、工伤赔偿、职工保险等问题的劳动争议案件呈“井喷式”增长,法院年均受理相关案件300余件。
面对企业和劳动者日益多元的司法需求,阳泉矿区法院在党委领导下,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成立劳动争议法庭,实行专业化审判,强化法院、仲裁部门、企业多元联动,搭建五色预警、五方联动、五级调解以及示范诉讼、劳动专员等工作机制,劳动争议纠纷通过“绿色通道”在源头稳妥化解;
在潞安化工集团阳泉五矿试点设立“无讼企业创建示范点”,建立定期例会、畅通诉求、矛盾摸排、联合调处、诉调对接、预警处置“六大机制”,潞安五矿已经连续四年民商事纠纷“零诉讼”;
推出“指尖微法庭”“矿法通”小程序,为企业提供实时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协助送达、协助查找被执行人等线上司法服务。
截至目前,阳泉矿区法院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下降70%,平均结案时间缩短64天,先行调解率60%,上诉案件同比下降35.17%,执结率100%,信访量同比下降46.2%,劳动争议法庭“专业护航、指导调解,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经验做法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
赵倩代表认为:“阳泉矿区法院的工作经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宝贵的治理经验。”
让企业和企业家放心创业、专心生产、安心经营,让劳动者以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优的结果,这是法院的重要职责。
今年,阳泉矿区法院在华阳二矿挂牌了“和立方”数智矿山司法赋能站,这是第三个专门为辖区矿企设立的法官工作站。
毛丽讲道:“我们将统筹劳动者权益保障和用人单位发展,积极探索预防化解劳动争议的有效措施,持续完善案件审理专业化路径,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展现司法担当。”
来源:山西高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