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放养的“柴胡羊”
秋日的冯家庄,层林尽染。广袤的沟壑梁峁间飘着独特草木香,那是小柴胡的芬芳,也是“柴胡羊”独特的味觉底蕴。
冯家庄村位于兴县高家村镇西南方位,距离城区25公里,属丘陵山区,村域面积12.26平方公里。
冯家庄村十多座山上长满小柴胡等中药材,自由放养的山羊以柴胡籽、叶以及各类山草为食,“柴胡羊”因此得名也成了村里的一宝。独特的食源让这里的羊肉不仅没有膻腥味,反而带有淡淡的小柴胡清香,而且肉质细腻、纹理清晰,味道极其鲜美。羊肉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脂肪如雪,肌理分明,被村民誉为“小人参”。多家饭店的烹饪大师品鉴后赞不绝口,称其“清汤涮煮亦能唇齿留香”。
谁能想到,如今因羊而兴的村庄,曾深陷“山大沟深产业薄”的困境。
穷则思变、创新思路,2022年,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踏遍山野发现,贫瘠的山梁上小柴胡等中药材竟蓬勃生长——这正是大自然赐予的生态密码,也是冯家庄村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几年前,王峁东、白旭梅夫妇多方筹措5万元,从50只羊羔起步,探索出“放养+圈养”“牧草+饲草”的生态循环模式。村民王二军带头开辟电商渠道,让“柴胡羊”借着互联网“走”出大山。
王峁东每天一早忙完农活他便挂着水壶赶羊上山,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只羊的采食习惯;妻子白旭梅则潜心研究柴胡与其他牧草的配比。更让他们自豪的是,通过种养结合形成了良性循环:地里产的玉米、黄豆成为优质饲料,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饲草,而羊群产生的粪便又是上等的农家肥,这样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提升了土壤肥力,形成了“以种供养、以养促种”的生态循环链条。今年中秋节前,他们卖出50只成品羊,净利润6万元。捧着沉甸甸的钞票,这个曾为孩子学费发愁的农家妇女眼含热泪:“养羊虽然辛苦,但这日子真有奔头了!”
现在,像王峁东夫妇这样通过种养循环模式实现增产又增收的农户,在冯家庄已不在少数。
如今,冯家庄的柴胡羊养殖户已发展至20户,存栏量达4500只。一批批养羊户由“小羊倌”变成“羊老板”,靠着这带来真金白银的“金山羊”,踏上了致富路。冬季的农家院里,灶台上炖着山药+胡萝卜+豆腐+羊肉,乳白的汤底翻滚着柴胡的清香,热腾腾、香喷喷,食之,让人味蕾大开。客商们闻讯赶来,只为预订这“秋日第一鲜”——早在去年冬季,东胜、太原、神木及兴县城区多家宾馆饭店就订购了1000多只“柴胡羊”。
山还是那座山,沟还是那道沟,但冯家庄人的精气神早已不同往日。当炊烟再次升起,羊肉的香气漫过山梁,我们仿佛看见这种由山水孕育、用匠心守护的独特风味,正带着整个村庄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踏出越来越坚实的步伐。记者 冯凯治 李宇
来源:吕梁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