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跟着赛事溯蓬江!来这里,一起访先贤文脉之根!

0
分享至


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的筹备热潮席卷粤港澳大湾区,江门蓬江这片兼具活力与底蕴的土地,正以体育为桥,向世界展现其独特魅力。作为赛事承办的重要节点,蓬江不仅将见证竞技场上的拼搏与荣光,更藏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密码——这里文脉绵长,孕育了很多领域影响深远的标杆人物,为这片土地刻下鲜明的文化印记。

一、岭南心学的开山鼻祖:陈白沙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由于长期居住于新会县白沙里(今属蓬江区白沙街道),世人尊称其为“白沙先生”。身为明代心学的奠基者,他是岭南地区唯一从祀孔庙的大儒,堪称明代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陈白沙像

陈白沙的治学之路,体现了执着探索与赤子初心。二十一岁时,他凭借博闻强记在会试中荣获副榜进士,得以进入国子监深造。此后,他遍访名师,师从明代大儒吴与弼,领悟耕读之道。后归乡修筑“春阳台”静坐悟道,经过十年静修的坚守,凝练出独特学术主张。在京师国子监的考试中,他撰写名篇《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诗中深邃哲思惊艳众人,一举名震京师,被时人盛赞“真儒复出”。当时,朝中官员与文人纷纷前来求学问道,更有人将他荐为“为贤之宝”,期望他能在朝中任职。然而陈白沙始终无心仕途,而是念及母亲体弱,挥毫撰写名篇《乞终养疏》,以真挚情感陈情请求归乡。宪宗皇帝被其孝心打动,准其归乡,并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这种放弃仕途、守护孝亲的选择,正是陈白沙崇文重孝的生动写照。


位于陈白沙祠内的贞节牌坊背后有“母节子贒”横匾

在学术上,陈白沙突破传统桎梏,主张“学贵知疑”“学贵自得”,倡导开放学风,融合禅学静虑、道学修炼与儒学专一之精髓,形成“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宗”的自得之学。其心学思想影响深远,四方学者慕名而来,《明史・儒林传》称“宗献章者曰江门之学”,“江门”之名随白沙思想传遍天下。


时人认为,“新会之所重于天下者,以有江门道学、崖山忠节在。”

图片来源:明万历《新会县志》

作为教育家,他秉持有教无类的宗旨讲学数十年,嘉会楼前弟子云集,既有历任三部尚书的湛若水、官拜首辅的梁储,也有普通百姓。民间传唱 “但愿先生长福寿,年年教我写文章”,正是对他诲人不倦精神的赞颂。


茅龙笔书法《慈元庙碑》

在艺术领域,他以圭峰山茅草制白沙茅龙笔,书写出苍劲的“飞白”,其草书被屈大均赞誉“自成一家”。更在古琴艺术实践中构建了白沙琴学,整理《古冈琴谱》,成为清代岭南琴派立派的重要思想源头。


位于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钓台故址

如今,“白沙祠”“碧玉楼”“陈白沙墓” 静静矗立,“钓台故址”“白沙公园”供人缅怀,心学宗师的精神仍在蓬江代代相传。

二、毛主席赞誉的 “国宝”:陈垣


陈垣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石头乡(今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青年时期,他既潜心治学,又怀抱报国之志。1901年,他以考取新会县试第一名并被取为秀才。1905年,协同潘达微等人创办《时事画报》,撰写反帝反封建的文章以启迪民智。1908年,又与友人创建光华医学堂,冀以西方科学救国。此后,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以笔为武器传播革命思想,将“报国”二字铭刻于人生底色之中。


《老父识民权》

陈垣于1907年发表于《时事画报》

1913 年,陈垣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北上参政。虽在政府机关任职,他却从未停治学脚步。1917年,《元也里可温考》发表,震动中外学界。此后数十年,他历任教育部次长、京师图书馆馆长、北大国学门导师、辅仁大学校长等职,既育英才又拓学术疆界,从《开封一赐乐业教考》《火袄教入中国考》等宗教史著作,到历史年代学、避讳学、校勘学的创造性论著,构建起严谨考据体系。其书室“励耘”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门联,正是他治学修身的注脚。


陈垣(左二)与学生启功(左一)、刘乃和(左三)、柴德赓(左四)的合照

1937年北平沦陷以后,陈垣坚守辅仁校长之职,拒任伪职,选讲顾炎武、全祖望的著作唤醒学生气节,更著《通鉴胡注表微》“划忠奸之界,肃春秋之义”,以史学守护民族精神。1948年,他拒绝国民政府赴台邀约,选择与青年们一起迎接新时代的曙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北师大校长、中科院历史所二所所长等职,被毛主席赞誉为“国宝”。后来,陈垣更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奋进不止,以79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励耘精神”成为蓬江儿女共同的文化楷模。

三、“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


戴爱莲(1916~2006),祖籍今蓬江区杜阮镇,1916 年生于特立尼达华人望族。9岁初涉芭蕾,14岁赴英国伦敦,系统学习芭蕾、现代舞与拉班舞理论,尝试融合各流派之长,著名舞蹈大师安东·道林赞誉戴爱莲:“她有天才的素养”。


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相关图片

图片来源《清明(上海)》 1946年

虽生于海外,戴爱莲却始终心系祖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在英国义务演出援助祖国抗战。1939年,在祖国危亡之际,她毅然归国,在艰苦条件下创作大量抗日主题舞蹈。长期操劳让她身染重病,甚至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但这未动摇她对舞蹈事业的执着。她既坚决拒绝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拉拢,又奔波各地教授舞蹈,为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戴爱莲创作的舞蹈《荷花舞》

新中国成立后,戴爱莲以极大的热忱投身于舞蹈事业:中央歌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北京舞蹈学校等顶尖舞蹈机构均由她创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舞蹈人才。她深爱中国民间艺术,抗战期间,戴爱莲不畏艰险,毅然学生助手前往祖国的边境地区采风,并在1946年策划了“边疆音乐舞蹈大会”,在重庆、上海公演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年,她又将中国传统舞蹈引入美国,让世界目睹中国舞蹈之美。1981年,为表彰戴爱莲为中英友谊及为舞蹈做出的贡献,她的雕塑头像被放置在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大厅,揭幕时她深情表示:“荣誉属于我的祖国。”


戴爱莲与其头像的合照

这位舞蹈界翘楚,始终怀着炽热家国情怀。早在国外时,她便认定“中国的唯一希望就是中国共产党”。2005年12月26日,90岁高龄的她在病榻上加入中国共产党,圆了毕生心愿。2006年2月9日,戴爱莲逝世,将全部财产捐给中央芭蕾舞团,在生命最后一刻,她心中唯有国家。

陈白沙的“求新守孝”、陈垣的“笃实守节”、戴爱莲的“家国赤诚”,共同铸就蓬江文脉的精神内核。如今,这份精神仍在蓬江延续,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连接海内外蓬江儿女共同的文化纽带。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蓬江发布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蓬江发布 incentive-icons
蓬江发布
蓬江区官方信息平台
19338文章数 48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