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北京,陆续拜访了字节、月暗、智谱、阶跃、问小白等AI公司,也见了乔木、黄叔、甲木、小互、大开心、大聪明、南乔等多位AI圈好友。几天的密集交流,让我有不少感触:1.中国AI极度内卷,从上游的大模型研发到下游的AI应用,无不如此。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可能是模型也可能产品或者全新的架构),每天都在迭代新的玩法。特别是几大AI模型厂商,那都不是“双十”工作制,而是“1024”——早上10点上班,凌晨24点下班。2.几乎所有的模型厂商,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全球市场,而并非仅限国内市场。所以,相关的研发、运营和市场都要兼顾美国时区,熬夜成了标配。3.没有谁强迫谁,而是大家都这样。在AI自媒体圈更是如此,AJ、卡兹克、大聪明、歸藏、猫叔……大家都在熬夜vibe working。4.所以,黄仁勋才会在宝岛酒后吐真言:如果你问我未来5-10年GenAI谁会赢?毫无疑问是中国(China is going to win,period)。因为他们有100万人24小时不停地在干这个,不是10w,而是100w,而硅谷每天最多2w人。5.据我所知,100万人有点夸张了,真正做大模型的头部厂商(Qwen、Seed、GLM、kimi、DeepSeek、Hunyuan、MiniMax、Step、百度、讯飞以及最近的美团、快手等)合起来也就1万人左右。比如我知道的月暗,不到300人;智谱,800人左右。如果把AI应用、产品和多模态都算上,全国AI从业者确实接近百万。6.老黄这话,其实是说给川普听的:“别禁了,越禁中国跑得越快。”7.北京的AI密度,果然是全国之最。以至于,我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大家在聊豆包、DeepSeek(可能跟我呆在中关村有关)。8.最近,一人工程师正在流行。Vibe coding时代,工程师既是架构也是PM(产品经理、项目经理),一人拉起从产品定义到设计到前后端的整个过程,全程与AI深度协作。如果还自带流量,那更是放大器。9.比如,大橘子和刘小排。Listenhub有大橘子和Max,自带媒体流量,几乎不做任何的推广,就迅速把AI播客的DAU干到了万级。10.“超小团队,快速验证,快速迭代,快速决策。”从11labs到Heygen、Listenhub,这就是大家最近在干的事情。大家都在提速,speed is all you nee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