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
2016年凑凑刚出来时确实很火,它推出火锅加奶茶的组合,客单价直接涨到150元,比海底捞还高,
母公司呷哺呷哺是台湾老板贺光启在1998年创立的,
最初做一人一锅,锅底几块钱,肉片单点卖,主打便宜实惠,2014年在香港上市,凑凑靠着这个模式,
在成都开第一家店就排起三小时长队,奶茶一年卖出两百万杯,确实红火过一段时间。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好景不长,从2023年起,凑凑的生意就开始走下坡路,翻台率从每天两次降到一点六次,客人也变少了,
到2024年上半年,凑凑新开了十三家店却关了七十三家,净减少六十家门店,
整个集团全年收入下滑近两成,亏损约四亿元,其中三亿多是因为凑凑拖累导致的,
进入2025年上半年,情况仍在恶化,收入又下降近两成,亏损达到八千多万元,
目前支撑局面的反而是老品牌呷哺呷哺,凑凑自身规模则在不断收缩。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大家花钱都更仔细了,吃火锅时愿意接受的人均价格在八十到一百二十块之间,凑凑火锅定价一百二十三块,显得有点贵,
又没有特别的服务或食材来支持这个价位,海底捞已经调价到一百零一块,巴奴压到了八十二块,
小龙坎也在降价吸引客人,凑凑却只微调到一百二十块,明显跟不上节奏,
反而是那些锅底只要五块钱、自助选菜、人均三四十的小火锅,牢牢抓住了普通消费者的市场。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品控问题变得严重起来,2020年就有人反映锅底变质、喝完奶茶拉肚子,网上讨论特别多,趁烧烤系列也被顾客投诉食材有异味,
这几年集团总共亏损近十二亿元,股东权益缩水接近两千倍,奶茶原本是主打产品,
三年后大家渐渐喝腻了,变得可有可无,根本撑不起这个品牌。
集团还想着靠别的子品牌翻盘,比如搞了啫啫煲和趁烧烤,结果全都失败了,
到2025年又推出双品牌和亲子系列锅韵,只在一百三十家店试了试,也没见什么动静,
再看看海底捞的服务、巴奴的毛肚和小龙坎的麻辣味,凑凑这边什么都想沾一点,却没什么专长,始终没弄出真正让人记得住的特色。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不只是凑凑这个品牌,整个高端餐饮行业都在退潮,
2023年全国火锅店倒闭率达到百分之十三,连米其林餐厅也撑不住,
现在人们上大众点评,会专门挑评分低的来避开雷区,凑凑的评分常年在中下游徘徊,
这不是某个品牌的问题,而是整个消费心理变了,大家不再愿意为“网红”标签买单,更看重性价比和实在体验。
最讽刺的是,呷哺当初靠着“一人一锅”火起来,
后来却非要走高端路线,想要靠奶茶和贵价食材往上爬,结果卡在中间,回不去低价快销的老路,也做不成高端服务的闭环,
它其实不是被别人打败的,是自己把自己搞砸的,消费者早就不会为那种虚头巴脑的所谓仪式感多花钱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