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皮肤逐渐失去弹性,紧如束裹,甚至关节活动受限,这可能是硬皮病在悄然进展。在中医看来,此病属“皮痹”范畴,若不及早干预,可由表入里,波及肺、胃等重要脏腑,切莫等到那时才追悔莫及。
病机根源:阳虚寒凝,痰瘀互结
中医认为,“阳虚则寒”,阳气是人体温煦与推动力的源泉。阳气虚弱,则寒邪内生或外袭,凝滞于肌肤腠理,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津液凝聚为痰,血液停滞为瘀。
![]()
痰瘀互结,阻塞经络,皮肤便失去濡养而变硬,关节也因脉络不通而屈伸不利。
王女士,48岁,双手及面颊皮肤硬化三年,指端遇冷变色,关节紧绷难以握拳,面色晄白,畏寒怕冷,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细涩。
辨证属阳虚寒凝,痰瘀阻络。
治则当以温阳散寒、化痰祛瘀、通络软坚为主。
方中选用:附子、桂枝等温通经脉,驱逐深伏之寒邪;黄芪大补元气,推动气血运行;当归、川芎等养血活血;白芥子化痰散结;地龙搜剔络中瘀阻。
此方之妙,在于构建了一个“温、通、化、散”的协同体系。不仅用温热之药驱散阴寒,更用活血化痰之品瓦解病理产物,同时以补气药助长身体自身推动力,使硬化的组织得以松解。
王女士调治三个月后,皮肤紧绷感明显减轻,手指活动度改善,畏寒症状亦有好转。
康复之要:在于动态辨证的精准
此基础方仅为框架,临证需随症加减。
若皮肤硬化严重,可加皂角刺、威灵仙以增强软坚透达之力;
若兼有咳嗽、气短等肺系症状,是为病及于肺,需加人参、蛤蚧补益肺肾;
若见吞咽困难、纳差,是累及脾胃,应加白术、砂仁健脾和胃。
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人身上表现千差万别,守住病机,灵活变通,方能奏效。
硬皮病的调治,是与时间赛跑。在病变局限于皮肤、关节的“卫分”、“气分”阶段,积极温阳通络,化解痰瘀,完全有希望控制病情发展,避免其深入脏腑。一旦出现脏腑纤维化,治疗难度将成倍增加。
提示:本文仅供参考,用药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请勿自行试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