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宁夏频道
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
保障人民健康是暖民心、惠民生的重大工程。
在宁夏银川,“互联网+医疗”打破了群众看病就医的壁垒,AI让诊疗变得更便捷更高效,云端链接全国优质专家,全流程智能服务让患者少跑路。
曾经群众“难触及”的优质医疗服务,如今变得“可感知”,银川正在用“互联网+医疗”切实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健康。
AI进医院
让诊疗更“聪明”、更高效
“有了AI助力,我们的临床诊疗效率和安全性都大幅提升。”在贺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室,主治医生石瑾一边操作系统,一边向记者介绍,“对患者初步诊断后,DeepSeek系统能自动进行风险预警,推荐检查项目、提供鉴别诊断方向,还能生成诊疗计划,我们只需在此基础上一键引用、微调,大大提高了我们临床工作的效率。”
2024年5月,贺兰县人民医院完成新一代信息系统建设,打造具有临床思维的智能数字化WiNEX系列医疗产品。同年8月,该院与卫宁健康合作,在全区率先开展本地化部署应用智慧知识助手、医嘱智能开立、病历智能生成、影像报告智能生成、临床智能预警等医学大模型应用场景。今年年初,该院引入DeepSeek系统,实现多模型基座私有化部署,将WinGPT医疗垂域大模型与DeepSeek-R1通用大模型深度融合,覆盖智慧知识助手、病历智能生成、临床智能预警等核心场景。
![]()
石瑾正在使用医疗大模型。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摄
目前,该院通过“医疗垂域大模型+通用大模型”双模型部署,已在医嘱开立、病历生成、影像诊断等场景实现AI辅助,诊疗业务全流程AI覆盖率超65%,医生写病历的时间平均缩短40%,患者等待时间减少近1小时。
同时,DeepSeek的风险预警能力,为患者安全又加了一道“防护网”。此前,一名68岁头痛患者入院时,系统通过分析其血常规、电解质数据,快速识别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升高、高钠血症等高危指标,及时推送复查与干预建议,避免了潜在并发症。“AI就像给我们装上了‘透视眼’,能提前捕捉到人工容易忽略的风险。”石瑾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银川市基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体系已累计服务患者超406.9万人次,处理病历4805.56万份,病历规范率从上线初不足70%提升至96%以上;AI辅助诊疗达3.27亿次,诊断符合率升至96.23%,修正不合理诊断10.98万例;识别不合理处方928.92万份,保障用药安全;智能外呼完成220.9万人次随访,大幅提升公卫服务效率。
目前,银川市正在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深化AI在基层诊疗中的应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云端”连线
让优质医疗资源“不打烊”
如果说AI是提升本地诊疗效率的“智慧大脑”,那么“云端会诊”则是打破地域限制、链接优质医疗资源的“关键桥梁”。
走进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楼大厅,“银川市国家级专家远程诊疗中心”的字样颇为醒目。
早在2017年4月,好大夫在线就在此开通远程专家门诊;2022年3月,门诊升级为“国家级”,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这个中心,患者无需远赴北京、上海,就能快速获取全国顶尖专家的权威诊疗方案,后续由我们医院的专家团队落地实施治疗,实现‘专家远程支招、本地精准施治’。”好大夫在线相关负责人张伟介绍。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管理部部长袁方表示,目前银川市已构建全国专家远程门诊、银川市专家远程门诊和银川在线互联网门诊三大“互联网+远程门诊”应用场景,其中,银川市国家级专家远程诊疗中心是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创新项目。
不久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方有生主任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梁志军主任团队,就通过该平台为一名先天性手部畸形患者定制了手术方案,帮患者摆脱了多年困扰。
![]()
远程诊疗。受访者供图
患者陈先生(化名)今年30岁,自幼受双手发育异常折磨,他手指短小、指节粗大,还伴有明显疤痕,X线检查显示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多年来,他辗转多地求医,却始终没能找到有效治疗方案,“能改善手部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志军接诊后,考虑到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且陈先生改善功能的意愿强烈,当即决定通过国家级专家远程诊疗中心,联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知名专家方有生主任。
远程会诊中,方有生主任仔细查看患者影像资料、追问病史,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分析病因,与梁志军主任团队反复研讨手术细节,最终为陈先生量身定制了个性化手术方案。
“就像专家坐在身边一样,特别安心。”陈先生说,借助“国家级专家方案制定+本地医院实施”的创新模式,他不仅省去了往返上海的奔波之苦与高额开销,还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截至目前,银川市国家级专家远程诊疗中心已汇聚全国910余位顶尖专家,累计服务患者超3700例。越来越多像陈先生这样的患者,无需跨区域奔波,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切实感受到“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利与温暖。
全流程智能
让就医“少跑腿、不绕路”
除了诊疗环节的智慧升级,银川还将“便捷”延伸到就医全流程,通过智能服务破解群众“挂号难、找科难”的痛点。
家住银川市兴庆区的王女士因反复咳嗽寻求就医,通过平台智能分诊模块详细描述症状后,系统综合考量疾病高发季节特征与各科室实时接诊量,精准推荐她前往距离最近的医院呼吸科就诊。
这一服务,不仅帮助王女士避免了“挂错号、跑冤枉路”的困扰,更推动分级诊疗政策在基层的落地,为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
银川健康广场平台截图。
这一便捷体验,源于银川对“全流程智能诊疗辅助”的打造。据介绍,银川以银川健康广场平台为核心,重点推行智能分诊、智能预问诊功能,智能分诊通过图文、语音交互精准采集患者症状与病史,再结合专业医学知识图谱匹配适配科室,有效解决“患者不知挂哪科、医院资源错配”的问题;目前全市已有100多家医疗机构接入该平台,患者只需输入个人健康信息,系统就能自动分诊至就近机构的对应科室,让就医更“精准”。
“银川市围绕‘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核心目标,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的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银川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内容上,不仅打造了银川健康广场这一全流程线上服务平台,整合6家直属二三级医院及100余家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资源,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电子处方等14项便民功能;还搭建了宁夏处方审核流转中心,覆盖全域18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344家基层医疗机构及70家互联网医院,实现处方智能审核与跨机构流转;同时建成医疗影像云平台,打通区域内医疗机构影像数据壁垒,支持多端便捷调阅。
这些成果不仅优化了患者就医流程,解决了医疗数据互联互通难题,更夯实了医疗服务数字化基础,为后续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根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