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此前的军改中,军校系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改革,比如普遍进行降格、合并重组、转隶更名甚至是撤销等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军校不仅进行了调整,而且就连军校命名也进行了变更,比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名为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调整改建为陆军工程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更名为火箭军工程大学、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直接改称为陆军指挥学院、解放军防化学院更名为陆军防化学院等等。
不过,还有少数几所军校虽然在军改中完成了更名,但对外仍保留原有称呼,那么这样的军校一共有哪些呢?接下来,小圣就为大家展开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
一、陆军军医大学:对外仍可称“第三军医大学”
2017年8月25日,陆军军医大学党委领导班子、机关处室领导、校直二级单位和三所附属医院军政主官、部分专家教授以及广大师生代表、干部职工代表齐聚学校东大门,隆重举行了“新校名”揭牌仪式,共同见证了“陆军军医大学”的诞生。
陆军军医大学于2017年以解放军原第三军医大学为基础重建,校本部位于重庆,同时还纳入整合了原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西部战区陆军综合训练基地军医训练大队、解放军第八医院、解放军第二六〇医院、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等力量,形成重庆、河北石家庄、新疆呼图壁、西藏日喀则四地部署格局。陆军军医大学是副军级建制,对外保留“第三军医大学”的称呼,目前下辖有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对外称“大坪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对外称“西南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对外称“新桥医院”)、士官学校附属医院、陆军第九五三医院、陆军第九五八医院等6所医疗机构。
![]()
二、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对外仍可称“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正师级)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其最早建制前身是于1939年创建的原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同年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派出部分师生开赴华北与该校合并),此后不断发展壮大并有多次转隶更名,后于2011年9月更名为“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再于2017年并入新组建的陆军军医大学更名改建为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对外仍可称“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目前,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主要承担着全军大部分预选卫生士官培训任务(预选卫生士官学成毕业后主要从事连队卫生员工作),开设有护理、战场救治、药学、医学检验、放射技术、特殊诊疗、仪器维修7个专业,第二六〇医院为学校附属医院。
![]()
三、海军军医大学:对外仍可称“第二军医大学”
海军军医大学地处上海,创建于1949年(时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1951年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副军级建制,也是坐落在上海的两所军校之一(另一所是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军级,隶属国防大学)。
军改前,海军军医大学称作“第二军医大学”,直属总后勤部领导管理,后于2015年由原总后勤部转隶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最终在2017年转隶海军,更名组建为海军军医大学,对外可称“第二军医大学”。学校下辖的“长海、长征、东方肝胆外科”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均享誉全国,此外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也是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直属管理的正师级单位(系军队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
四、空军军医大学:对外仍可称“第四军医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是一所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副军级,校本部坐落在古城西安。军改前,空军军医大学称作第四军医大学,直属总后勤部领导管理,后于2017年转隶空军调整组建为空军军医大学,对外仍可称“第四军医大学”。2018年9月,原空军总医院与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载人离心机医学训练基地和空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并组建为正师级的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直属空军军医大学。
目前,空军军医大学一共领导管理着5所部队医院,包括3所附属医院(即西京医院、唐都医院、口腔医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和空军第九八六医院(也称西京医院第九八六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