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的玩偶DIMOO卖79块贵不贵?
直播间的主播精准地给出了答案。
今天,在泡泡玛特直播间里,工作人员拿着一个标价79块的DIMOO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边打量边念叨:这个东西卖79块钱……
言下之意,有点儿贵。
另一工作人员随口接话:没事儿,会有人买的。
这段视频被录下来扩散至全网。
结果,就成了一个“直播事故”“直播间翻车”的经典案例。
个人认为,工作人员不经意的真心话,但对品牌而言,却可能是一次大冒险。
我回看了一下视频,第一位工作人员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但绝对是真心话。
咱想想,直播间里的工作人员也就是最普通的打工牛马而已,如果不是特别喜欢,在TA们心中,可能会觉得这个小玩具卖这么贵不值得。
而男性工作人员回复的也没有错,甚至还说的克制了。
实际的情况是,不仅会有人买,还会不少人买,还会有不少人花几倍于79块的价格买。
员工的话反应了两个事实:
一方面,一个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小公仔卖到79块,从原料成本而言不值得,算是“价不配位”。
另一方面,有人愿意买,是出于社交功能和情绪价值。
总有人为了取悦自己付费。“我花高价我愿意,我觉得值就行。”
如果看直播的只有泡泡玛特的粉丝,可能也没啥。
TA们或许还觉得,能从直播间里原价入手一个喜欢的玩偶挺幸运的。
毕竟,有的款还需要通过黄牛加价购买。
但这事儿被全网放大后,不同声音就出现了。
有人说,连内部人员都证实了我们是人傻钱不多的韭菜,认为这是品牌在轻蔑消费者。
也有人提出,79块对有的人而言便宜到不值一提,只是不同人消费能力不同而已。
我觉得吧,如果真是钱不多,那就别“犯傻”,没人逼着你买。
真正愿意买的人,也绝对不会傻到会觉得那个玩偶值那么多钱。
说白了,大部分人买潮玩图的是开心,而不是性价比。
这也揭示了潮玩行业的商业逻辑——情绪定价而非成本定价。
主播的言行,就好像魔术师当场揭穿了自己的把戏。
但问题是,看魔术的观众都知道魔术不是真的。
其实,真正成功的商业模式是,能够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看上去“不值得”的商品付费,甚至还感谢你给TA了机会购买。
而泡泡玛特直播间这一幕的冒险在于,员工的大实话破坏了品牌长久以来在消费者心中构建的“值得感”。
一旦这种值得感“点醒”部分消费者,就可能会动摇品牌商业模式的根基。
所以,提醒那些提供情绪价值的品牌,要在“情感认同”和“价格合理性”之间重新找回平衡点,否则只可能加速消费者的理性回归。
在我看来,员工无心之失的一句“真心话”之所以成为品牌的一次“大冒险”,是因为真话本身不伤人,伤人的是它揭穿了一场谁都不愿揭穿的游戏。
泡泡玛特的这场直播,无意中成了那个戳破皇帝新衣的孩子——当情绪的魔法消失,价格的标签就变得格外刺眼。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