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额度年底清零?别再信了!多地医保局紧急回应,真相大白
最近小区里的药店突然热闹起来,阿姨们扎堆买药,连平时很少囤货的张阿姨都扛了一大袋感冒药、维生素回家,嘴里还念叨:“药店说医保额度12月底就清零,不用白不用!” 家族群里更是被“医保余额年底作废”的消息刷屏,配上“错过再等一年”的煽动性文字,看得人心里发慌。其实这都是流传多年的老谣言了!湖南、陕西、广东、上海等多地医保局近期接连紧急回应,央视、光明网也多次澄清,所谓“医保额度年底清零”根本是对政策的误读,今天就把真相说透,别再跟风囤药白吃亏!
1. 谣言源头揪出来:药店冲业绩+认知偏差搞出来的乌龙
为啥“医保清零”的谣言年年都能传开?核心就两个原因。一方面是部分药店为了冲年底业绩,故意曲解政策,跟顾客说“额度不用就清零”,诱导大家囤药,郑州就有市民反映,药店销售人员主动推荐几百块的保健品,声称“能刷门诊统筹,不买亏了”。另一方面是大家对医保账户的认知太模糊,把“个人账户余额”和“门诊统筹额度”混为一谈,再加上社交平台上“不花就浪费”的煽动性言论,谣言自然越传越广,某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一度超千万。但只要稍微查一下官方消息就知道,这根本是乌龙一场!
![]()
2.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你的“救命钱”,永远不清零
首先给职工医保参保人吃颗定心丸:医保卡里的个人账户余额,就是你的“私人存款”,当年用不完,下一年自动结转,连本带息都在,还能继承!湖南医保局明确表态,无论是改革前的结余还是改革后新划入的钱,都会累计使用,药店买药、医院自付部分都能花,不存在“年底清零”一说。上海医保局更详细解释,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分当年账户和历年结余账户,每年7月1日预先计入当年资金,次年6月30日剩余资金自动转入历年结余,本金利息始终属于个人 。简单说,这钱就像你银行卡里的钱,不会因为年底就被没收,放心存着就行!
3. 门诊统筹额度:年度更新≠清零,不是“你的钱”不用硬花
大家最纠结的“门诊统筹额度”,其实是医保基金的“年度报销上限”,不是你个人账户里的钱。比如北京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年度限额几千元,西安居民医保门诊限额200元,这个额度是说“一年内你最多能报这么多”,不是“你必须花这么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说得明白,这就像公司给的年度体检补贴,当年没体检,下一年会给新补贴,不是把去年的收回去。比如你今年没生病,门诊统筹额度没用到,明年1月1日会自动更新成新年度的额度,保障一点没少,根本不存在“浪费”,更不用为了“花光额度”去囤药。
4. 城乡居民医保:压根没个人账户,谈何清零?
很多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也跟着慌,其实完全没必要——城乡居民医保(包括以前的新农合)根本没有个人账户!你的缴费和财政补助全部进入统筹基金,用于门诊和住院报销,本身就没有“余额”这一说,自然谈不上“清零”。比如湖南长沙的居民医保,普通门诊年度报销限额560元,常德是350元,这些额度当年用不完,下一年会按新政策重新核定,不用扎堆在年底去凑数看病。需要注意的是,城乡居民医保是“交一 年保一年”,比如2025年缴费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错过缴费会有3个月待遇等待期,这可不是“清零”,是没缴费就没保障,别搞混了 !
5. 官方3个实用提醒,别踩坑!
多地医保局特意给出提醒,避开这3个误区,医保使用更省心:
- 别盲目囤药:药品有保质期,囤多了容易过期浪费,还可能让真正有用药需求的人买不到药,西安、广州等地已明确,无就医需求的囤药不能报销;
- 查信息找官方:有疑问直接打12393医保咨询热线,或看当地医保局官网、微信公众号,别信药店销售人员的片面之词和社交平台的不实信息;
- 个人账户能共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不仅自己能用,还能给配偶、父母、子女支付自付费用,不用怕“用不完浪费”。
医保政策的核心是“互助共济”,不是“占额度便宜”。所谓“年底清零”就是一场误读,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年年累计,门诊统筹额度年度更新是为了给大家新的保障,城乡居民医保根本没有个人账户可清零。与其跟风囤药花冤枉钱,不如理性看待医保待遇,有需求再就医用药。如果还是不清楚自己的医保情况,直接查官方渠道,真相远比谣言靠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