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品行业浸泡15年,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一个真相:很多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做营销,却始终打不透市场,问题往往不在于预算或创意,而在于他们根本没搞懂消费者“凭什么”选择你。
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们不妨回想一个场景:一个人去就医,遇到头发花白的老医生,就会觉得水平高,遇到年轻医生,就会觉得水平低——这不是理性分析的结果,而是一种直觉性的信任判断。每一个消费者在面对特定产品时,都带着这样一种“信任画像”。它并非消费者本身的画像,而是消费者心中对“理想产品”的原型期待。
而真正优秀的营销,不是去教育市场,而是去发现并呼应这个画像。
一、信任画像:被忽视的营销底层逻辑
信任画像不是企业一厢情愿的“人设”,而是消费者心理的客观存在。它决定了品牌能否被信任、能否产生溢价、甚至能否动销。
举个例子。去年,吉林旭鑫油脂——这家长期为一线食用油品牌代工、拥有亚洲最大单线压榨生产线的企业——决定推出自己的玉米油品牌。尽管手握“北纬45°黄金玉米带”“现榨现灌”“零反式脂肪酸”等多张好牌,但在一个已有金龙鱼、福临门、长寿花等巨头盘踞的红海市场中,它仍面临“凭什么信你”的拷问。
当时,行业多数品牌仍在强调“非转基因”“物理压榨”“富含植物甾醇”等基础卖点。但消费者对这些话术早已麻木。如果鸿日农庄也跟风这么说,注定无声无息。
而真正破局的钥匙,恰恰藏在“信任画像”的发现中。
二、鸿日农庄的破局启示
精锐纵横团队在调研中发现,玉米油的核心消费群体是25-44岁、居住于二三线城市的“烘焙妈妈”。她们注重健康,但不爱听技术术语;信任天然,但也追求审美品味;关注成分,但更相信看得见的“安心感”。
基于这一画像,团队没有停留在工艺或成分层面拼参数,而是做了两件事:
一是将“零反式脂肪酸”这一共性优势,通过“天然零反”与“工艺零反”的二分法,重构为鸿日农庄的独占标签。他们强调,鸿日的零反源自松花江与嫩江交汇的“两江三岔口”黑土区——这里虫害少、玉米胚芽纯净,无需高温脱害,从源头就实现天然零反。
二是为品牌注入“时尚田园”的美学基因。从品牌名“鸿日农庄”,到灵感源自《飘》中费雯丽的复古女主视觉形象,再到“0反式脂肪酸,宝宝也能放心吃”的沟通语——所有动作都在回应“烘焙妈妈”们对天然、美学与安心的复合期待。
三、四维增值系统:超越单点营销的全局思维
这并不是在玩概念包装。信任画像的落地,是一个系统性的增值过程:
- 产品上,以“天然零反”为核心建立竞争壁垒,同时以“现榨现灌”应对行业运输污染焦虑;
- 形象上,用高审美价值的包装设计提升价值感,实现“指高打中”的价格策略;
- 传播上,聚焦小红书种草和抖音公益事件,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 渠道上,从长春样板市场起步,打磨可复制的区域模型,稳扎稳打。
这一整套动作,背后映射出的正是“信任画像×增值营销”的方法框架——它不是单点爆破的战术,而是从产品、形象、传播到销售的四维系统重构。
![]()
四、写在最后
当下许多企业面临这样的困境:明明产品很好,却卖不动;广告投了很多,却带不来转化。问题往往在于,他们总想用“我认为”去替代“消费者认为”,用技术语言去替代心理语言。
真正的破局点,恰恰在于回归到消费者视角,发现他们关于品类的信任画像到底是什么,然后以此为核心,重新架构品牌的增值系统。这不是一次视觉升级、一次口号焕新或一次投放加速,而是一场从底层逻辑开始的系统重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