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牡丹区沙土镇仇庄村,青瓦白墙的制香工坊中,袅袅青烟裹挟草木清香悠然升起。这里不仅是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曹州合香”的传承地,更是冯显放弃济南高薪工作、回归故土深耕传统文化的起点。四代相传的制香技艺,在他的坚守下不仅得以存续,更通过产业化与社会化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返乡:一场文化的归程
2022年,冯显辞去济南某单位管理岗位的决定令亲友不解。但于他而言,这却是一场注定已久的“归航”。
童年记忆中,曾祖父施药济世、祖父调香理药、父亲翻阅古籍的场景,早已将文化的种子深植心间。冯家制香技艺传至他这代,已历经百年。面对现代工业香的冲击,传统合香技艺濒临失传。
于是,他毅然回乡,成立以传统工艺挖掘、保护及发展为宗旨的菏泽闻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菏泽市牡丹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系统梳理祖传的制香工艺,并结合现代香料学知识,还原古法合香的“君臣佐使”配伍之道。从选材、炮制、配伍、和香泥、发酵、制香、晾晒、收香理香到窖藏等十二道工序,既恪守古训,亦引入标准化生产。如今,千余平方米的工厂里,石碾与超低温研磨机并肩作业,传统与现代达成和谐共生。
传播:让香学从“小众”走向“大众”
冯显深知,传承非固守旧艺,更要让香文化“活”在当下。他构建起“种、产、学、研、展”一体化矩阵:创建香文化研学基地,邀请中小学生体验磨香、制香饼,感受中国传统“香文化”中蕴含的礼仪与哲学;设立香文化推广中心,定期举办公益课程,吸引数百名香文化爱好者参与;开发“牡丹合香”“曹州合香香包”等系列产品,将传统香艺融入现代生活。
2022年以来,“曹州合香”技艺先后入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山东手造优选100”、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23年底,他联合山东省工艺美术家协会发起成立香文化专业委员会,推动全省香文化的学术交流与产业协作。
“香文化不是孤芳自赏,而是需要更多人参与的生活美学。”冯显说,每逢周末的研学活动,孩子们手捧香泥的笑脸,正是他传承最生动的注脚。
传承:从乡土到品牌的蜕变
2023年至2025年,成为冯显收获颇丰的三年:“牡丹合香”产品在第十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上斩获两项金奖,入围中国旅游产品大赛,荣获香文化最高级别“申香杯”金奖、省政府工艺美术最高级别“荷花杯”双项奖励。他感慨地说:“各级政府对非遗的保护政策为传承人提供了展翅之风。”
如今的仇庄村,因“曹州合香”渐具声名,30余名村民在冯显的带动下参与到香材种植与手工制香中,形成了小微产业链,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冯显的愿景远不止此:他计划建设曹州香文化博物馆,融合家族百年制香与菏泽地域文化,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探索香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合香之美。
青烟缭绕中,冯显手持香铲,将调配好的香料倾入模具。这位曾西装革履穿梭都市的青年,如今虽十指染香,目光却愈发坚定。
从曾祖父的手工作坊到现代化的文化公司,从家族秘传到社会共享,冯显用20余载坚守印证:非遗的生命力,源于让传统技艺真正流淌于当代生活的血脉之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