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公园里,李大爷像往常一样在阳光下慢跑。但与以往不同,最近的邻居们发现,年近七旬的他,皮肤黝黑有光泽,双颊微微泛红,看上去比去年更健壮了些。
有人打趣:“李大爷,最近是不是该减点肥啦?”李大爷却笑着摇头:“你们还真别小看我这几斤‘长出来的肉’,钟南山院士就说过,年纪大了,‘老来肉’反而才健康!”
一说到“老来瘦”,很多人觉得这是健康、长寿的象征。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这一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权威专业研究所纠正。钟南山院士的健康状态,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
在长久的传统观念中,“瘦就是健康”的看法早已根深蒂固。不少中老年朋友会担心自己发福,甚至为此刻意节食、锻炼,甚至服用减肥药。但你知道吗?国家健康委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人每减少1kg体重,因慢性疾病和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提升13.5%。
实际上,年龄增长后,人体肌肉量、基础代谢率和骨密度逐步下降。如果过度追求瘦,极易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和跌倒风险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全球营养报告指出,“中老年人标准体重的上限甚至轻度超重,疾病死亡风险反而下降8%-13%。”
钟南山院士76岁时体重约80公斤,体态均匀、步态矫健,始终坚持科学锻炼和均衡饮食。正是这种“健康的老来肉”,使他的身体状态保持在巅峰。
![]()
老年人维持略偏高的体重,不等于“肥胖”,更不是纵容过度饮食和久坐不动。“老来肉”更重要的是保有足够的肌肉量和健康体能。
对此,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临床研究指出:60岁以后保持体重指数(BMI)在24-27之间的老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16.4%,骨折风险下降21%,认知能力维持时间延长2-4年。
肌肉储备就像家庭的“应急粮仓”。当病症或突发状况需要住院时,瘦弱老人一旦进食减少,很快无力应对病魔;而有合理“老来肉”的人,身体更能“扛得住”。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也曾指出,中老年人腿部肌肉维持得越好,跌倒住院率降低至同期平均的42%。
![]()
现实生活中,正如钟南山所说:“年纪大了,保持适度的体重和充足的肌肉,是抵御疾病和意外的资本。”不仅如此,“老来肉”还能促进基础代谢、改善睡眠、助力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提升。
那是不是说明越胖越好?并非如此。关键在于,“老来肉”应该是“好肉”,也就是肌肉和功能性体重,而不是内脏脂肪和松软赘肉。
想要拥有健康的“老来肉”,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优质蛋白质约1-1.2克,可选择鱼、蛋、瘦肉、豆制品等蛋白丰富食物。
![]()
坚持力量训练与有氧运动。每周进行适度负重锻炼与慢速散步、游泳、骑行,可帮助肌肉保有和脂肪分布改善。
![]()
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防止骨骼流失,一项协和医院研究指出,补钙人群骨折风险下降12.6%。
定期体检,监控BMI与体成分,家庭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可避免盲目增重失控。
保持良好睡眠和调节情绪,压力和焦虑会干扰代谢和免疫力,适当放松与社交,提高幸福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