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白话解读:
这一条论述了太阳伤寒表实证(典型的严重风寒感冒)拖延多日后,服用麻黄汤可能出现的剧烈反应,并揭示了其背后的病机——“阳气重”,即寒邪闭表太甚,导致体内阳气严重郁结。
核心病机:表闭阳郁,阳气重
- 病情基础:患者得了典型的太阳伤寒证(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但病情拖延了八九天没有好转。
- “阳气重”:由于寒邪非常强大,把毛孔死死闭住,导致体内的阳气(卫气)被严重郁遏,无法向外宣散。这些郁积的阳气越聚越多,就像高压锅不断加压,产生了化热的趋势,形成了“表寒闭郁,内热已生”的态势。
治疗与药后反应:
- 治疗:尽管病程已久,但只要“表证仍在”(无汗、身痛、脉浮紧),病根就还在体表,必须用麻黄汤强力发汗,开表散邪。
- 药后反应(两种可能):
- 轻症反应(发烦目瞑):服药后,郁积的阳气在药力的帮助下开始奋力抗邪,正气与邪气激烈交争,患者会感到心烦不安、头晕眼闭(目瞑)。这是正气鼓动,即将汗出病解的“瞑眩”反应。
- 重症反应(衄乃解):如果郁闭太重,连麻黄汤都无法立刻打开毛孔发出汗来,郁积到极点的阳气就会另寻出路,迫血妄行,导致鼻出血(衄血)。血液一旦流出,就如同打开了泄压阀,郁遏的阳热随之释放,邪气也就此透散,病就好了。这种情况被称为“红汗”或“衄以代汗”。
临床提示与总结:
- 辨证关键:病程长短不是关键,“无汗、脉浮紧”的表实证是否存在才是使用麻黄汤的唯一依据。这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 理解“衄乃解”
- 这是一种身体自我调节的途径,是病愈的佳兆,不必惊慌。
- 但并非所有鼻衄都代表病会好。如果衄血后,发热、身痛等症状并未减轻,说明邪未解,可能是热入营血,需另寻治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