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楼市新变局下,我们的资产该如何安放?

0
分享至



十月份的楼市数据一出来,让不少老铁一问一个不吱声。

调整的幅度比预期中大了一些,年内并不多见。

以下,咱们把克而瑞最新公布的一系列数据详细拆解一下,理性分析到底怎么个事儿——

从操盘销售金额来看, 虽环比有小幅微涨,但同比出现了显著回落。

TOP 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530亿,环比增长0.1%,同比却减少了41.9%。

10月份的单月数据一下跌,顺带着把累计数据也拉下来了:

今年1-10月的总销售额25766.6亿,同比降幅为16%,比1-9月扩大了4个百分点。

从房企排名视角来看,各梯队门槛均出现明显下降。

10月份,共有48家百强房企单月业绩出现了环比增长。

其中20家单月业绩环比增幅大于三成,万科、华发、越秀、中铁建、绿地等头部房企榜上有名。

但是,百强房企TOP 10、TOP 30、TOP 50、TOP 100四个梯队的入围门槛均降至今年新低:

达标销售门槛分别为678.9亿、193.9亿、113.2亿和43.6亿,同比降幅分别为9.4%、5.4%、11.6%和23.4%。

这意味着,行业向头部集中的大趋势仍在持续。

从新房成交层面来看,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环比均出现止跌迹象,但同比仍在调整过程中。

克而瑞数据显示:10月份,一线城市成交规模合计168万㎡,环比持平,前10个月累计同比微跌3%。

克而瑞重点检测的26座二三线城市,10月份合计成交791万㎡,环比微增1%,但前10月累计同比下降7%。

那么,为啥作为传统旺季的十月份,房地产市场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首先,离不开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数效应。

2024年的“9.24”一揽子救市方案至今历历在目。

降准、降息、化债以及创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指向了稳增长、促消费、稳楼市、稳股市等多元目标。

一线城市与诸多二线城市止跌企稳的信号十分明显——

这样一来,客观上造就了2024年四季度的高基数现象。

反观2025年三四季度之交,我们并未出台类似去年“9.24”那么大力度的一揽子救市方案。

这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之前咱们讲的2024年同期出现的高基数效应。

此外,当前房地产市场需要更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全年增速目标为5%左右。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5.2%,三季度放缓至4.8%。

生产端方面,今年4-10月制造业PMI指数持续徘徊在50均线下方;

消费端方面,下半年以来核心CPI持续处于相对缓慢的弱复苏通道。

以上迹象表明,当前的基本面对楼市需求端的支撑效应有待持续释放和巩固。


而这一切,其实各大房企同样看在眼里。

10月份的土拍市场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稀缺优质宅地出让频次回落,叠加各地郊县热门住宅项目陆续入市。

截至10月25日,全国经营性土地成交建面6057万㎡,环比减少13%,成交金额1519亿,环比下降20%。

核心城市虽出现高溢价地块,但当月平均溢价率仅为2.7%,处于年内低点。

但从深层来看,当前的政策工具,更侧重于长效机制构建,而非短期强刺激,这在客观上放大了同期对比波动。


为什么这么说?

随着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得变化,传统调控工具得适应性面临着新的考验。

这促使政策思路向着更具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向演进。

关于这一点,“十五五”规划建议其实已经讲得明明白白,浓缩起来就是10个字: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何为“高质量发展”?我们明确了六大重点任务,具体可以详见下面这张表——


笔者认为,这其中释放了历史使命、行业内核和经营模式等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

以下,我们进行一一拆解——

首先,是房地产的历史使命与定位正在面历史性变化。

自98房改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房地产行业被赋予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任。

在拉动GDP、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以及支撑地方财政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确实应该充分肯定房地产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债务周期的变化,这一发展逻辑已经迎来历史拐点。

从六大重点任务的侧重点和表述中不难发现:我们已将住房的民生属性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其最显著的标志,便是构建清晰的“市场+保障的双轨制住房供给体系。

一方面,扛起保基本、兜底线的民生责任。

完善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多层次体系,建立住房保障轮候库制度:

为低收入群体、新市民和青年人提供与其支付能力相匹配的住房选择。

另一方面,让商品房回归其正常的市场属性。

在市场语境下,更加强调“人、房、地、钱”要素联动;

根据客观人口变化与需求科学安排土地供应,因城施策地进行调控。

其次,房地产行业内核,正在从金融属性居住属性过渡。

以往的“高周转、高杠杆”模式要运转下去,依赖两个最基本的前提:

供需两端要有足够大的增量规模,各方要有持续普涨的预期。

但目前的客观情况是,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范式转变,向着更加注重质量和稳健经营的方向过渡。

正因如此,“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推进商品房现房销售制”,从根本上遏制了“烂尾楼”风险,更剥离了期房先前的金融属性。

这样一来,各家房企不得不通过“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将行业竞争的主战场卡牢在产品力竞争层面。

第三,经营模式正在从短期刺激走向长期运营

“六大重点任务”中提出的“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与“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堪称里程碑式的理念。

前者诉诸于持续改善居住体验,后者则像汽车年检一样,为庞大住房建立定期的“体检”制度:

确保从建成到拆除的几十年间,房屋的安全与健康状态始终处于可控、可管的范围。

这一理念,正从根本上重构整个行业的商业逻辑:从“一锤子买卖”的销售导向,转向贯穿始终的“长期主义运营”。

站在企业端来看,其价值创造与盈利模式将发生深刻变革:

未来的房企,将不再仅仅是开发商,而必须转型为综合运营服务商;

其盈利点将不再仅仅依赖于一次性销售,而是延伸至持有、运营和服务环节。

在这套新模式下——

未来房企收入来源也将逐步多元化,企业运营的核心能力也将被重塑,市场主体的估值逻辑也将发生改变。


面对房地产行业的历史性底层重构,笔者的态度一直十分坚定——

越是到这个阶段,越要聚焦于个人财务与生活的微观生态。

在此以下三条主线任务,或许能为大家打开些思路:

其一,理性配置资产。

核心在于适度降低房地产在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以换取流动性和抗风险能力。

当然,降低占比不意味着急于抛售,降低绝对值与降低比重完全是两回事。

房产数量等同于资产规模的叙事,正在变得愈发过时,唯一的例外是“核心城市+核心资产”

只不过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

可以认真评估一下手上房产的流动性,尤其是议价空间与平均去化周期,务必实事求是。

对于城市能级不高、板块供应同质化明显、房龄较老旧、租赁空置期不理想的房源,可以理性评估其价值,适时优化资产结构。

其二,负债可承受。

可承受的标准并非严格的银行风控模型,这取决于你生活的舒适区。

具体来讲,至少有三件事是可以提上日程的——

严格执行“每月按揭还款总额不超过家庭月收入40%”的纪律。

不过这只是上限,我们的努力目标还可以是努力控制在30%以内。

多出来的这10个百分点的空间,既可以贴补家用、也可以用作自我提升。

家庭至少须保留6个月应急储蓄:

必须确保家庭活期存款,能够覆盖至少6个月无收入状态下的所有开支——

月供、生活、教育、医疗等,都要考虑得仔仔细细。

这笔钱是你的战略储备,能让你在突发状态下保持相对的定力与回旋空间。

不贪图一时便宜,而盲目抄底:

楼市经历了深度调整后,目前许多热门城市都能找到价格亲民的物件。

按照以往的眼光来看,好多堪称物美价廉。

目前整体上依旧是买方市场,有充分的空间保持定力、从容应对。

其三,投资个人成长。

不妨为自己设立一个专门的“健康与学习基金”——

在保持规律作息、科学锻炼的基础之上,将这笔钱用于参加培训、考取证书、购买专业书籍。

这几乎是现阶段收益率最高的投资。

另一方面,可以将本职工作作为圆心,积极拓展技能半径。

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提升自身职场竞争力,又为发展副业提供可能性。

眼下,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阶段性重构。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房产依旧是最重要的家庭资产构成,这一点毫无疑问。

而健康的财务规划、不断增值的个人能力与丰盈安定的生活——

才是这个时代更加值得信赖、也更加坚不可摧的优质资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空军重磅发布!

中国空军重磅发布!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11 13:41:42
日本通告全球,中国不认栽,就驱逐外交官,话音刚落空军王炸来了

日本通告全球,中国不认栽,就驱逐外交官,话音刚落空军王炸来了

兰妮搞笑分享
2025-11-14 15:45:42
哈登41+14+11仍无缘日最佳,因为他遇到一战创下4个纪录的库里!

哈登41+14+11仍无缘日最佳,因为他遇到一战创下4个纪录的库里!

毒舌NBA
2025-11-15 14:25:27
一战打醒开拓者!杨瀚森打爆10号秀,给机会,他不比状元弗拉格差

一战打醒开拓者!杨瀚森打爆10号秀,给机会,他不比状元弗拉格差

金风说
2025-11-15 14:51:20
踢疯了!第1队!“欧洲中国队”出线,全胜+轰20球提前晋级世界杯

踢疯了!第1队!“欧洲中国队”出线,全胜+轰20球提前晋级世界杯

乌龙球OwnGoal
2025-11-15 10:43:33
2 亿像素 + 7000mAh!11月14日,正式发售!

2 亿像素 + 7000mAh!11月14日,正式发售!

科技堡垒
2025-11-13 12:28:34
37岁库里“逆龄”爆发,两战马刺95分,这是要把联盟“玩坏”?

37岁库里“逆龄”爆发,两战马刺95分,这是要把联盟“玩坏”?

KD说球
2025-11-15 22:52:53
全运会游泳第6日综述:潘展乐0.01秒优势晋级,张展硕勇夺第4金

全运会游泳第6日综述:潘展乐0.01秒优势晋级,张展硕勇夺第4金

烧体坛
2025-11-15 20:56:35
景甜惊艳亮相,前凸后翘,简约时尚,张继科肠子都悔青?

景甜惊艳亮相,前凸后翘,简约时尚,张继科肠子都悔青?

娱乐领航家
2025-11-15 19:00:03
孙俪现身公益展!本人面色红润少女感强,眼球也不凸了颜值大回春

孙俪现身公益展!本人面色红润少女感强,眼球也不凸了颜值大回春

张发林
2025-11-15 16:57:44
乐视创始人欠122亿巨债跑美七年,400多名老员工让乐视起死回生。

乐视创始人欠122亿巨债跑美七年,400多名老员工让乐视起死回生。

百态人间
2025-11-05 05:35:03
环球偶遇颖儿,真人又白又瘦,比例超好,比电视上漂亮100倍!

环球偶遇颖儿,真人又白又瘦,比例超好,比电视上漂亮100倍!

一只番茄鱼
2025-11-15 18:09:10
网友两次反映问题,省委书记到现场暗访

网友两次反映问题,省委书记到现场暗访

政知新媒体
2025-11-15 20:26:44
生活普法|92、95、98是否都属于卖淫?

生活普法|92、95、98是否都属于卖淫?

奇葩游戏酱
2025-11-09 01:23:56
图赫尔的世界杯妙计!将英格兰“幸福的烦恼”变王牌

图赫尔的世界杯妙计!将英格兰“幸福的烦恼”变王牌

夜白侃球
2025-11-15 19:55:51
经过层层铺垫,日本终于摊牌:明确要求中国不得采取此举

经过层层铺垫,日本终于摊牌:明确要求中国不得采取此举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5-11-15 06:12:27
双十一没落了?23年销售额1.13万亿,24年1.44万亿,25年让人惊讶

双十一没落了?23年销售额1.13万亿,24年1.44万亿,25年让人惊讶

探源历史
2025-11-13 18:22:20
震惊!日本动画电影破纪录,退票率近20%,《哪吒2》可以松口气了

震惊!日本动画电影破纪录,退票率近20%,《哪吒2》可以松口气了

影视高原说
2025-11-15 09:08:59
红军城全剧终已至。俄军撒劝降单,赢家不是普京,也不是泽连斯基

红军城全剧终已至。俄军撒劝降单,赢家不是普京,也不是泽连斯基

超人强动物俱乐部
2025-11-15 14:52:01
上海人自己的“胖东来”来了!开店现场全是人!

上海人自己的“胖东来”来了!开店现场全是人!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5 20:27:05
2025-11-16 01:03:00
大碗楼市 incentive-icons
大碗楼市
一个带你搞钱的神奇组织
946文章数 286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头条要闻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2次"奉示约见" 高市又有新动作

头条要闻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2次"奉示约见" 高市又有新动作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健康
本地
数码
公开课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数码要闻

华为Mate 80全系支持3D人脸识别,同期还有高端“二合一平板电脑”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