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吕 同
通讯员 祝敏亚 杜俊杰
时光的指针划过岁岁年年,当乌镇的银杏再度染上金黄,这场与互联网的年度之约如期而至。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6日至9日在桐乡乌镇举行。十二年时光流转,数字浪潮如钱塘江水般奔涌而来,重塑着这片江南水乡的肌理与血脉。
从乌镇出发,一朵朵数字浪花正汇聚成澎湃动能,让嘉兴从水墨画中的鱼米之乡,蜕变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
潮头初起
产业数字化千帆竞渡
走在乌镇街头,全息数字道路实时感知车流,机器人导览、AI问诊等智能应用随处可见。12年,从交通出行到生活娱乐,数字基因已深植于古镇的每一条脉络,乌镇,正在展示智慧小镇的魅力。
这样的智慧化场景,究竟只是乌镇的“特供”,还是已经在这片水乡沃土上广泛绽放?
走进桐昆集团恒超化纤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精准运转,“桐昆大脑”在进行实时调度。作为嘉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桐昆集团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人均产值提升63%,成为智造升级有力的见证。
答案,逐渐清晰。
数字化这朵奔涌在产业前沿的浪花早已突破地域界限,深入嘉兴全市的产业肌理。乌镇之变,既是桐乡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的真实写照,也是嘉兴数字化发展变革的生动注脚。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创新节点,嘉兴正加速构建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今年,嘉兴全面启动并推进新一轮“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聚焦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十大重点领域,有序开放一批典型应用场景,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根据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
强劲的产业动能离不开持续投入。今年1至9月,全市完成数字经济投资600.8亿元,同比增长35.8%;42个项目入选省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库,投资完成率112.8%。在这背后,是嘉兴从乌镇辐射全市的系统性布局——以有效投资拉动制造业能级跃升,构建现代化数字赋能产业体系。
创新成果遍地开花:加西贝拉通过“AI+视觉检测”实现缺陷识别准确率超99.8%;太美医疗借助大模型节省90%信息处理时间;银盾云、天正智能实现生成式AI“零的突破”……
这些成果的取得,也离不开嘉兴超前布局的数字基础设施。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国家枢纽节点,嘉兴已构建起坚实的算力底座,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增速稳居全省第一;已投运算力规模占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样位列全省之首。
浪花汇流
数字经济赋能实体新发展
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步入第十二年,其红利正深度重塑着永久举办地的经济肌理,一批批科技创新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在乌镇,虚拟产业园凭借“网络注册、无界办公”的创新模式,已汇聚超过600家互联网、电商与高科技企业。它们如同数字浪潮激起的朵朵浪花,共同构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雨林”,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力量。
然而,这些创新主体在展现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难免因“轻资产、缺抵押、无信用记录”等特质面临成长的烦恼。如何为这些区域经济生态中最具活力的“毛细血管”精准赋能?
来到乌镇互联网大道北侧,一排排光伏板正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力。这离不开桐乡农商银行乌镇支行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一周内为光伏企业发放500万元贷款的支持。与此同时,交通银行嘉兴桐乡支行推出的“快易付”业务,依托核心企业信用让上游供应商快速变现应收账款,今年初以来已新增融资余额3000余万元。
以数字信用为基础的服务模式,正在嘉兴全市加快推广。近年来,嘉兴创新搭建的科创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目前,平台已上线“认股选择权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私募基金份额质押贷”等120余款专属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选择。
通过专题培训、分层指导与典型案例推广等系统性举措,一系列数字化平台得以落地应用。日前,嘉兴一纺织企业因临时订单急需资金备货,却因“信用白户”无法通过传统渠道获得资金支持。禾城农商银行依托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时调取该企业的资金流水数据,在线完成经营核验,实现当天申请、审批并发放40万元信用贷款。
“过去,像这类成立时间短或缺乏抵押物的‘信用白户’,传统信贷往往难以覆盖。”禾城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通过平台获取授权,银行可精准绘制“信用画像”,快速完成放贷。目前,该行通过平台已为嘉兴超过230户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近14亿元。同时,借助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及自营小微易贷平台,该行拓展纯信用融资渠道,缓解企业“担保难”问题。
在嘉兴,因“数据信任”而重获生机的小微企业不在少数。为了让企业的“创新力”能够被清晰地看见并获得精准支持,嘉兴正重点推进“案例引领”“机构扩容”“产品创新”三大工程,持续完善“信用信息+”特色产品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市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3.8%和10.9%,彰显出数字动能驱动下实体经济的澎湃活力。
润物无声
数字生活智入万家
风从乌镇来,网促世界兴。十二年沉淀,让数字技术从江南水乡出发,深度融入百姓生活,展现出以人为本的温暖质感。
在乌镇智能养老中心,85岁的倪玲芳奶奶对着手机屏幕露出笑容。她不仅是抖音观众,更是短视频“女主角”——从手势舞到情景剧,数字生活已成为她晚年的一抹亮色。“比起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这里更让我感到幸福。”智能床自动调节角度,AI检测仪默默守护健康,科技在这里成为有温度的陪伴。
乌镇的探索,为嘉兴全市推进数字惠民工程提供了先行实践的“样板”。乘着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东风,嘉兴率先驶入数字变革快车道,以“两个先行”“两个率先”为引领,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下,城乡一体的数字生活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在嘉兴农村,“种粮宝”应用成为农民指尖上的“新农具”。该应用集成了补贴申领、农事服务、田块管理等功能,农户动动手指便能预约无人机植保服务,补贴到账时间从数月缩短至10个工作日。
数字赋能也为生命救援争分夺秒。嘉兴市急救中心引入海宁本土企业研发的智能掌上超声设备,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即可快速完成扫描,影像数据实时传回医院,助力医生提前研判病情、制定救治方案。同步落地的急救优先调度系统(MPDS),在急救电话呼入瞬间启动远程视频指导,实现“接听即急救”“上车即入院”,让生命急救“零距离”。
放眼全市,数字应用普及率持续攀升。截至目前,嘉兴市已建成开通5G基站24489个,实现了行政村100%覆盖;“浙里办”嘉兴城市频道已累计上线157项便民利企应用,服务着506万个人用户与138万法人用户,服务可用率99.8%以上;全市各级医院智慧医疗应用、数字医共体均实现覆盖率100%……数字红利正转化为百姓身边可知可感的幸福体验。
从潮头初起的产业变革,到汇流成河的金融创新,再到润物无声的生活浸润——三朵各具特色的数字浪花,共同描绘出嘉兴数字化发展的完整图景。十二年乌镇时光,在这片激荡着数字浪花的江南水乡,未来正以最温暖的方式,悄然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