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卫视 张志军 曲信平 报道】在平凡生活中,有这样一位退休干部,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退而不休”的深刻内涵,用无私奉献续写着为民服务的新篇章,他就是李汝庆同志。在水利战线辛勤耕耘了41个春秋的李汝庆同志于2017年光荣退休。他人生的前半场,将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守护江河安澜、推动水利发展的壮丽事业,用实干与才华书写了令人钦佩的职业华章。然而,对他而言,退休不是职业生涯的句点,而是以另一种姿态践行初心使命的新起点。他始终秉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以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共产党员本色。
![]()
一、 筑牢堡垒:党务工作的“领头雁”
退休后,李汝庆同志先后担任水利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总支书记。他深知,这是组织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并没有将这个职务视为虚衔,而是作为团结带领老同志继续发挥光和热的重要平台。他积极组织老同志们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确保大家思想常新、信念永存;他悉心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凝聚人心,让党支部成为老同志温暖的家园;更重要的是,他广泛动员和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水利们,围绕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将毕生积累的智慧与经验,源源不断地反馈给事业,真正做到了“卸任不卸责,退岗有作为”,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贡献着组织力量。
![]()
二、 心系乡土:乡村振兴的“智囊团”
2019年,李汝庆加入了泰安市老专家顾问团,毅然奔赴黄前镇石屋志村投身科技扶贫。他带着对土地的深情和对群众的责任,将水利专业的特长挥洒在田间地头。他实地勘察,为当地量身制定农田灌溉优化方案;他亲自指导村民修缮老旧水渠、改进灌溉技术,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农田用水难题。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引入适合当地水土条件的经济作物种植技术,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水利专家”,他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技术,更点燃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的“银龄动力”。
![]()
三、 情系山河:母亲河的“银龄守护者”
2023年,李汝庆的身影又活跃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志愿服务中。他参加“携手共护母亲河,汶水银辉在行动”活动,深入黄河沿岸村落与水利设施一线。他面向群众开展水资源保护宣讲,耐心普及节水护水知识;他参与生态治理调研,凭借数十年的经验积累,提出了关于河道清淤、滩区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他以实际行动守护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他的执着与热忱,也感染和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保护黄河、保护生态的行列中来,展现了老党员在重大国家战略中的担当与风采。
![]()
四、 笔耕不辍:水利文化的“传承者”
除了奔走在一线,李汝庆同志还将余热倾注于水利文化的传承。他深知历史与文献的价值,主持编写了《泰安水利文集》,系统梳理了当地水利发展脉络;他主编出版了《大汶河志》,为奔流不息的母亲河立传;他牵头编写《泰安市水库移民志》,深情记录了移民群众的奋斗史诗。此外,他还为《禹迹的延伸》《辉煌历程》等重要书籍撰文,用深情的笔触传承水利文化,让后人得以领略水利事业的独特魅力与巨大价值。这笔墨之间,流淌着他对水利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历史责任感。
![]()
![]()
李汝庆常说:“退休只是职业生涯的结束,但为民服务永远没有终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展现了退休干部的银龄担当。在疫情防控期间,李汝庆更是挺身而出,成为社区防疫的“排头兵”。他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人员排查、信息登记,耐心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提醒大家做好防护措施。无论是寒风凛冽的清晨,还是夜幕降临的傍晚,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的坚守与付出,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共同为社区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
![]()
回首李汝庆同志的退休生涯,他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攻坚克难,以出色的业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党的事业默默耕耘。退休后,他更是将忠诚于党、服务社会的担当扛在肩上,在党务工作、科技扶贫、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续写着为民服务的新篇章。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永不褪色,为民服务的初心历久弥新,温暖人心,续写着为民服务的动人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