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润发,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辉煌时期,它每年开店,而且从不关店。
走进大润发的大门,觉得买菜、买零食、买生活用品都像在做一场满目琳琅的选秀。
但今天,它一夜之间关了十几家门店,仿佛告诉你:连“超市一哥”也支撑不下去。
曾几何时,大润发在中国二三线城镇里几乎无处不在,“19年未关一店”的光环让人羡慕。
![]()
可如今,它在零售寒流中举步维艰,传统选址失灵,消费心态转向,电商裂变加速,它看见的不是春天,而是冰霜。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当规模扩张为核心,当低价与线上席卷而来,很多老牌零售的逻辑被撕开裂缝。
本文从四个维度带你看清大润发为何从巅峰走到迷茫。
01
回望过去,大润发在中国零售曾是一块招牌。
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内地,几年时间便在全国多省铺开。
资料显示,其早期在上海开店迅速,凭借优越选址和高速增长,一度营收翻倍,成为超市行业的风向标。
在那个“只要开店、规模就上去”的时代,大润发的扩张策略无疑是成功的。
它选的是二三线城镇,人流还在增长,竞争还不饱和,租金还没被挤上天,这个逻辑让它迅速建立规模优势。
选址、开店、复制样板,然后铺满全国。
![]()
那时的它像一列高速列车,既有速度也有震撼力。
它让很多人相信:传统线下零售,只要铺够、选得好、服务做得细,就可以长期稳坐第一梯队。
但正是这套“规模赢天下”的模式,后来成了其重负。
因为时代变化、心态变化、技术变化,它铺开的轨道不能继续承载它的速度。
规模辉煌背后的隐患开始显现。
02
当消费者变了,那些看似稳固的逻辑就可能瞬间破裂。
大润发最初押注的是二三线城镇和大卖场组合,人多、交通方便、品类齐全。
但当下,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线上、社区、小型便利店、直播带货样样都抢时间、抢注意力。
在这种变化里,传统大卖场的优势被削弱。
首先,年轻人更习惯快速和便利,线上买菜、手机下单、当日配送。
他们不想开车到大卖场、推车逛货架、站队排队。
其次,租金、人力成本、物流成本迅速上升,而大卖场的坪效却下降,同样的面积、同样的开支,收入却没过去那么高。
![]()
根据报道,一段时间内大润发月均关店超过4家,员工削减超1.6万人。
这说明它不仅面临营收下滑,更在为成本买单。
而且,渠道裂变还意味着消费者不会忠于一个品牌,他们愿意更频繁比较、更迅速切换。
于是,曾经靠“覆盖广、货品齐”打下的优势,变成了“天量成本、低效配置”。
大润发的旧模式遇上了新时代的挑战,而它显然还没找到真正的全新打法。
03
当增量时代过去,规模扩张反而成了一种包袱。
大润发在过去几年开启了断舍离,关闭低效门店、减少员工、裁减租金负担。
资料显示,在一段时间里,其大卖场数量缩减、人员精简、费用削减成为首选。
这种“关店止损”操作虽然必要,但也透露出一个信号:规模不再是优势,而是负担。
门店越多,管理越难,损耗越大;租金、人工、物流各项成本叠加,收益却不如前。
在这种背景下,转型成为必然。
![]()
大润发被迫从传统大卖场走向中型超市、会员店、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
但转型需要时间,需要资源,需要将旧体系拆掉重建。
对于一个靠规模起家的企业来说,这种缩减和重构往往比扩张更痛苦。
而更为致命的是,当你还在关店、还在优化、还在试水新模式,市场已经没在等你。
消费者和竞争对手都在动,谁慢一步谁就落在后头。
大润发在规模变负担中被动前行,而不是主动破局。
04
零售的规则正在被重写。
要么你能提供极致价格、极致便利、极致体验;要么你就被边缘化。
大润发曾经是前者中的佼佼者,但它错在了:
一是定位没有及时调整。
曾经大卖场和全品类顺风顺水,但面对线上、社区和小型组合,它调整不够快。
二是品牌心智变模糊,当居民说“去哪儿买菜”、“去哪儿买生活用品”,选择不再是大润发,而是快、省、好。
大润发仍旧是大卖场,但消费者已不想为“大”买单。
![]()
三是成本结构失控,房租、人力、物流、陈列、体验都在涨,可消费者的付费意愿却没那么强烈。
四是竞争态势恶化,从线上巨头到新零售品牌,从社区店再到便利店,几乎没有休息的市场敌人。
在这种语境下,大润发需要的不仅是一个更新版的门店,更是一套新思路:不再只是“卖商品”,而是提供场景、创造连接。
许多细分业态、会员模式、社群经营正在成为零售的未来。
而传统大卖场如果不能拥抱这些变革,就可能被时代甩在身后。
而数据显示,母公司高鑫零售在经历结构调整后,最终在2025财政年度实现扭亏为盈。
但这个“好转”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新的竞争规则中,谁能最快找准定位、谁能最快重建供应链、渠道和用户连接,谁就可能成为下一个赢家。
05
大润发的经历,其实在告诉我们一个更广泛的命题,在快速扩张时代,规模等同于胜利,但在变革时代,规模可能成了绊脚石。
零售已不再是坐满货架和等人来买的游戏,而是怎么让人愿意来、愿意停、愿意回的游戏。
它考验的不仅是遍布全国的门店,更是供应链韧性、社群平台力、会员忠诚度、生活场景渗透力。
对于大润发而言,转型不是随便添几家会员店、试几种线上合作那么简单。
它必须在根子里改,选址再定义、门店形态再设计、运营节奏再构建、供应链再整合。
只有这样,它才能从“曾经的王者”变成“新时代的强者”。
![]()
而对所有关注零售、关注消费、关注地方经济的我们来说,不只是看一个品牌倒下或爬起,而是看整个行业如何重塑。
二三线城镇的消费、社区零售的崛起、新渠道的撬动、年轻人消费方式的迁移,这些变数一起推着老牌零售走向新的赛道。
所以说,规模不是万能的,但理解消费者、理解渠道、理解时代规则的人,才可能在变局中活下去。
大润发的路没走完,也许正是所有传统零售的路,选择适应、选择转型、选择连接,而不是只念过去的辉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