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第3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中国演员王传君凭借电影《春树》中的角色“王冬冬”斩获最佳男演员奖,成为该电影节史上第七位华人影帝。这本是值得庆贺的荣耀时刻,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陷入争议漩涡。
争议的起点源于女主角白百何的社交媒体动态。11月3日,她在微博发布“还能这么操作”的模糊言论,配以“捂眼捂耳捂嘴”表情包,同日朋友圈又出现“得鱼忘筌”“过河拆桥”的隐喻性配图。这些含糊其辞的表达被网友解读为对奖项分配的不满,尤其是当网络匿名爆料称“沪圈资方施压评委文晏,要求将奖项授予王传君,否则停止投资其电影”时,舆论瞬间沸腾。
![]()
爆料进一步指出,白百何作为“大女主”戏份占比超70%,而王传君的戏份不足40分钟,却以“挂件男主”身份获奖,暗示评奖存在“戏份置换”的黑幕。更有人将矛头指向资本操控,称“一部电影不能同时获得男女主角奖”的潜规则导致白百何被牺牲。这些未经证实的传言迅速发酵,将王传君推上风口浪尖。
![]()
面对争议,东京电影节的评奖规则与历史案例成为关键反驳点。首先,该电影节采用“评审团制”,表演奖仅设“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不区分主角配角,评选标准聚焦于表演的“密度”而非“长度”。例如,妮可·基德曼在《时时刻刻》中仅凭23分钟戏份便斩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香川照之在《暖》中以聋哑人配角身份夺得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均印证了戏份与奖项无必然关联。
![]()
所谓“同片不得兼获男女奖”的规则纯属虚构。历史上,1999年西班牙电影《孤独》的两位演员曾同时包揽东京电影节最佳男女演员奖,2019年柏林电影节《地久天长》的王景春与咏梅亦双双获奖。本届电影节中,日本影片《恒星的另一边》的福地桃子和河濑直美更以同一部作品同获影后,彻底打破这一谣言。
![]()
争议的本质是公众对文艺奖项透明度的集体焦虑。白百何的隐晦表态、资方干预的传闻,触碰了大众对“公平、公正、公开”的敏感神经。网友的质疑声中,既有对资本操控的警惕,也有对女性演员遭遇不公的共情,更有对艺术纯粹性的坚守。这种情绪在社交媒体时代被无限放大,形成了一场“奖项罗生门”。
![]()
在这场舆论狂欢中,王传君的表演艺术本身却被忽视。评审团主席卡洛·沙特里安评价其“像水渗进沙子般融入角色,一个眼神胜过十句台词”,桂纶镁则称赞他“以安静内敛的方式传递细微情感”。这些专业认可,与网友基于戏份时长的质疑形成鲜明对比。
王传君获奖引发的争议,映照出文娱行业生态的复杂性。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匿名爆料与社交媒体情绪极易掩盖事实真相。当公众将焦点从表演本身转向“圈子”“操作”等场外因素时,艺术的纯粹性便被消解。
![]()
或许,我们应如王传君在获奖感言中所言:“让表演回归表演,让地域标签留在‘跟风’里。”演员的终极价值在于作品,演技的厚度才是超越争议的终极砝码。当电影《春树》最终在国内上映时,观众不妨用眼睛去评判表演的成色,而非仅凭网传的戏份占比与匿名爆料下结论。毕竟,艺术的魅力,从来不在舆论的喧嚣中,而在作品的细节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