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届东京电影节王传君凭借电影《春树》拿了影帝(最佳男演员),同时《春树》的导演张律也拿到了最佳导演奖。
![]()
王传君上台发表获奖感言,表情很平静,被导演评价为“一点没有笑容“,获奖感言非常谦逊,“我是一个配得感很低的人……我也没有想过这么大的奖会落在我身上,但我觉得是白百何女士和刘丹女士她们高光的表现照亮了在角落的我,我想能成为照亮别人的光是件不容易的事,感谢你们成为这道光,照亮了我……”
![]()
“照亮王传君”的演员白百何,《春树》的女主已经在闭幕式前夜返回北京,没有在现场听到王传君的发言。
东京电影节奖项揭晓前两天,白百何发了一条博文,“还能这么操作?”
许多网友联想到《春树》正在东京电影节诸多入围作品里激烈竞争,怀疑这句话是不是和影片得奖结果有关。随后白百何又在朋友圈发文“得鱼忘筌”,大众的想象飘到了很具体的方向——
“《春树》这样的讲述女性故事的电影,女演员没拿奖,却让戏份不多的男演员拿了奖?”
而在白百何的评论区热评第一是一张聊天记录截图,“沪圈资本以投资为要挟,要求评审之一文晏为王传君拿到最佳男主”,还强调一部电影不可能同时获得东京男女主。
![]()
略作查证就会发现,这张截图里强调的事实并不成立,第1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女主都给了《天涯寻梦 Solas》这一部电影。
![]()
有网友延伸想,“是不是说不能同时颁给国籍相同的男女演员?”
但两位国人都拿奖的先例也存在。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王千源以《钢的琴》获奖,范冰冰凭借《观音山》拿了最佳女主。
以上这样的刻板印象,大概率来自欧洲三大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明确要求同一部影片通常只能获得一个主竞赛奖项(如金狮奖、评审团大奖等),且不允许多奖叠加。
特殊情况下(仅在一种情况下),在与电影节总监协商后,评审团可以将沃尔皮杯或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奖授予曾在电影中获得过评审团大奖、最佳导演奖、评审团特别奖或最佳剧本奖。此例外不能在授予奖项时多次应用。
戛纳国际电影节同一部影片一般只能获得一个主竞赛奖项(如金棕榈奖、评审团大奖)。偶尔有特例,比如1991年的《巴顿·芬克》拿下了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2001年《钢琴教师》拿了最佳男、女演员还拿到了评委会大奖。
柏林国际电影节是欧三里最灵活的一个,允许同一部影片在不同单元获得多个奖项(如主竞赛金熊奖+新生代单元奖),但主竞赛单元的奖项(金熊奖、评审团大奖等)通常不重复授予同一部电影。
我们很熟悉的《地久天长》就让男女主演王景春与咏梅分别获得最佳男女主演银熊奖。
![]()
即便是讲究“平均”原则的威尼斯和戛纳,都会在影片质量过关,演员演技有说服力的情况下破例。
更何况本就没有得奖限制的东京电影节呢?
东京国际电影节(T.I.F.F)由日本影像国际振兴协会主办,是日本唯一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认证的国际A类竞赛型电影节,最高奖为东京樱花大奖(金麒麟奖),位列全球14个A类电影节之一。
东京电影节并没有限制同一部影片通常只能获得一个主竞赛奖项,第8届《霸王别姬》同时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张国荣)三项大奖。
再往前看,第4届电影《过年》也同时拿到了评委会大奖以及最佳女主角(赵丽蓉)。
梳理清楚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发奖风格,“男女主不能同时获奖”的传言不攻自破。
再聊聊奖项运作,也就是今年讨论热度一直很高的“撕奖”。
与奥斯卡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数千名成员秘密投票选出不同,东京国际电影节采用"评审团直接评选"模式,所有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均有资格获奖,评委需从入围影片中直接讨论并分配奖。
评审团通常由5-7名国际电影人组成(如导演、演员、影评人),需通过多轮讨论达成共识。
第38届东京电影节评审团阵容如下:主席卡洛·沙特里安(前柏林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演员桂纶镁、剪辑师马修·拉克劳、日本导演、演员斋藤工以及中国内地导演文晏。![]()
看阵容华语影人的占比颇高,剪辑师马修·拉克劳虽然是法国人,但工作经历集中在华语电影圈,他担任过电影《Hello!树先生》《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过春天》的剪辑,还是电影《河边的错误》的剪辑。
5个人中有3个人可以直接理解华语电影,这对华语电影获奖是很大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国内观众对此次东京电影节华语影人拿奖寄予厚望。
因为“撕奖”在某个维度上可以理解为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打破文化隔阂,在同源文化的评委解释下,让来自不同国家的评审都理解电影的内核,作者的表达,演员的处理。
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核心奖项,金麒麟奖、评委会特别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艺术贡献奖都是听从专业对口的评审意见得出结果。
对于演员奖的竞争,评审之一的桂纶镁透露,“(本届)有非常多部以女性角色为主的电影,也有非常多位经验丰富的女演员,提供给我们很动人很精湛的演出。在讨论的过程里,有非常多的女演员都在我们的讨论范围里面……
在男演员的部分,就像我们主席卡洛说的,我们的选择并不多,但是我想,对我而言,王传君的表演非常安静内敛,却表达了很细微的情感,让我感到非常信服。所以我想我们都一起做了这个决定。”![]()
更直白的说,其实就是女演员竞争更激烈,而男演员这边竞争相对小一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王传君在《春树》里戏份不足40分钟依旧能拿到影帝。
文晏也在采访中回应说,
卡洛(主席)因为他自己是影评人出身,所以他在专业方面会很信任我们各位评委代表自己专业领域的发言,我们各位评委也互相尊重各自的主张和建议,比如像导演方面,他们就会非常仔细地听我讲,问我怎么看这些导演的作品,然后演员方面我们这次有两位演员评委斋藤工和桂纶镁,我们都会特别看重他们的意见。整体大家的讨论都是很和谐的。
某种程度上,得奖这件事真的要天时地利人和。
要个人的努力,也要靠同行衬托。
但“撕奖”的神话总是唯结果论的,拿了奖就是评审给力,拿不到奖就是评审不够卖力甚至倒油。真真是把国际电影节当成了纯粹的“请客吃饭”,影片质量、演员演技等统统不作数了,一切就看运作能力。
2014年,廖凡拿了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帝,同届评审团成员有梁朝伟。网友觉得梁朝伟“撕奖”有功,等到去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小小的我》只拿到观众选择奖,网友又觉得梁朝伟白当评委主席了。
演员的“撕奖”能力忽高忽低,全由结果去发散。
不可否认,国际电影节中华人评委为华语电影得奖,付出了许多努力,也斩获了成果——
在张艺谋的坚持下,《喜宴》&《香魂女》一起拿下1993年的金熊奖。
制片人徐立功后来回忆,当时传闻评审过程中,《喜宴》《香魂女》都有拥趸,僵持不下,后来评审问张艺谋,如果两片并列会如何?张艺谋回答,“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会很高兴。”当然,《喜宴》最终在全世界都卖出了好版权。
《色·戒》获得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杰出技术贡献奖(摄影)那一年,评委们从下午两点一直讨论到晚上九点。那是华语电影连续三年拿下金狮奖。
张艺谋的翻译石先生一再拒绝媒体采访,但他还是不小心漏了口风:讨论金狮奖的归属,从下午两点一直讨论到晚上九点,“我翻译得都快累死了”!这7小时发生了什么,除了7位评委谁都不知道,但李安告诉我们,在最后的名单出来之后,张艺谋还是有点不放心,特地打电话给马克(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问这样的结果是否合适,马克说,你们只要按照艺术的品质来评价就可以了,不要考虑其他的。马克在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重申了这个观点:电影没有PASSPORTCHECK(电影不会检查护照)。白灵为了《孔雀》和评委快要打起来。
白灵向我独家爆料「撕奖」内幕:「我一遍又一遍向他们解释这部电影有多好,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文化,尽管他们可能也没办法理解,但我特别喜欢这部感性又细腻的电影,我必须为它争取一个奖。」 豆瓣用户@日烦夜烦但比起这些传闻逸事,我们更该关注的是影片本身的质量,《喜宴》&《香魂女》、《色·戒》、《孔雀》……这些电影是无可置疑的影视经典,无需运作也担得起以上奖项。辛芷蕾拿下威尼斯影后是评审团全票通过,绝对的实至名归,运作不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