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全新计算时代的开端。”—— 英伟达CEO,黄仁勋
老黄是对的,AI正在重塑世界。但这位“AI教父”可能没把后半句话说透:这个新时代,是靠吞噬海量电力换来的。
我们每天都在寻找下一个“英伟达”。但今天,我想换个思路。当所有人都冲上去挖金矿时,我们是不是该看看那个“卖铲子”的?不,今天我们聊的,是比铲子更刚需的——“水和电”。
它告诉我们:AI的狂飙,正在引发一场全球性的“电力恐慌”。而在这场恐慌中,一个隐秘的解决方案,正催生出一家被严重低估的“技术包租婆”。
一、 AI的“阿喀琉斯之踵”:一场等不起的“电力长征”
我们都知道AI耗电,但到底有多夸张?
高盛的报告直指要害:AI和数字化带来的电力需求,正在彻底改变全球电力市场。
问题是,美国的电网,根本没准备好。
想象一下,你是一家AI巨头,斥资百亿建了最先进的数据中心,结果去供电局申请用电,得到的答复是:
“抱歉,您前面排队的还有几百个项目,电网容量不够,您那片区的变电站要升级,高压线也得重拉。您先填个表,大概等个5年再看吧。”
下图是排队中的有效装机容量,大约是2300GW,几乎是美国发电机厂装机容量的两倍
![]()
这不是玩笑,这是高盛报告里赤裸裸的现实 4。电网拥堵、并网延迟长达五年、高压线路建设放缓……这些问题,对于日新月异的AI行业来说,是致命的。
对于AI数据中心来说,“等待电网”就是那个“死亡之地”。
怎么办?
答案简单粗暴:等不及,就自己发电!
这就是高盛报告中提到的核心趋势——“表后”(BTM) 解决方案。简单说,就是在数据中心旁边,自己建一个小型发电站,绕开拥堵的主电网。
高盛用数据预测了这个市场有多大:到2030年,BTM解决方案需要提供 20-25 GW (吉瓦) 的电力。这是什么概念?这几乎相当于20个大型核电站的装机容量。
一个全新的千亿级赛道,诞生了。
![]()
二、 “近渴”难解:为什么传统“发电机”也掉链子了?
一说起“自己发电”,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传统技术:燃气轮机(Gas Turbines)。
这东西技术成熟、劲儿大。但高盛的报告却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现在买燃气轮机,和5年前抢英伟达A100一样难!
原因很简单:AI巨头们的需求太猛了。
订单爆了,交货等5-7年!高盛调研发现,全球几大燃气轮机制造商,如GE、西门子、三菱的订单已经排爆了。疫情前,交付周期是2-3年;而现在,新的订单至少要等 5-7 年。AI的发展是以“月”为单位计算的,等7年,黄花菜都凉了。
噪音和污染的“硬伤”燃气轮机本质上是个“喷气式发动机”,高盛的数据显示,它的噪音高达90-120分贝。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周边建数据中心,根本不可能获批。同时,它还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 (CO) 污染。
传统方案“远水不解近渴”。AI急需一种交付快、占地小、又安静又干净的完美电源。
三、 完美“心脏”:SOFC燃料电池的四大绝杀
高盛在报告中给出了答案:燃料电池,特别是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就是AI数据中心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完美心脏”。高盛从四个关键维度对比了它和燃气轮机,优势是压倒性的:
绝杀1:时间就是金钱(6-12个月 VS 5-7年)
这是最致命的一点。当燃气轮机的交付周期长达5-7年时,SOFC燃料电池是模块化设计,交付和安装周期仅需 6-12 个月。
在AI的战场上,快5年时间,足以甩开一个时代。
绝杀2:安静(几乎无声 VS 喷气发动机)
SOFC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发电,没有剧烈的燃烧和机械运动。高盛的报告用了一个词:“几乎完全安静” (nearly completely silent) 。
这意味着它可以直接部署在数据中心大楼旁边,甚至室内,完美契合城市型数据中心 20。
绝杀3:清洁与高效(DC直流电,天生绝配)
SOFC的效率极高(高达65%),而且它几乎不产生 NO 或 CO 污染物。
更妙的是,SOFC天生就产生DC(直流电)。而英伟达最新的数据中心架构,正在力推800V 高压直流 (HVDC) 供电。SOFC的电可以直接用,省去了交直流转换的巨大损耗和成本。
绝杀4:成本(正在追平,未来反超)
目前,SOFC的初始成本(LCOE)确实比燃气轮机高约40% 。但高盛指出,这是一个动态变化:
燃气轮机因为供不应求,价格在“飞速上涨”。
SOFC作为新技术,正在通过规模化生产,成本在“快速下降”。
高盛预测,这个成本差距将很快抹平 。
![]()
结论很清晰: SOFC在AI数据中心这个场景下,几乎是唯一的“最优解”。高盛预测,到2030年,燃料电池将吃掉BTM市场25%-50%的份额,对应8-20 GW (吉瓦) 的庞大装机需求 。
四、 “技术包租婆”:Ceres Power的“躺赢”模式
那么,作为投资者,我们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
高盛的报告用大量篇幅,锁定了一个“Buy-rated”(买入评级)的核心标的:Ceres Power (CWR.L) 。
为什么是它?因为它的商业模式,简直是为价值投资者量身定做的。
Ceres Power 自己不生产电池,也不建厂房。它是一家“轻资产” (asset-light) 的技术公司。
它的核心产品,是全球领先的第3代SOFC技术(MS-SOFC)。这种技术用更便宜的钢材作为支撑 34,成本更低、更耐用。
Ceres的玩法是:“我只做最牛的技术研发,你们(比如台达电、斗山、潍柴)来拿我的技术授权,去建厂、去生产、去卖给数据中心。我呢?我就坐在家里,按照你们每卖出1吉瓦 (GW) 的产品,向你们收取高额的专利费 (Royalties)。”
这不就是SOFC领域的“ARM”或“高通”吗?
巴菲特说:“我最喜欢的生意,是那种你投1块钱进去,它马上就能为你赚回1块钱的。” Ceres的模式,就是这种高毛利、高确定性的“收费站”生意。
高盛在报告中明确指出,Ceres的两大授权伙伴,已经开始行动了:
台达电子 (Delta Electronics):这家台湾巨头已经和Ceres深度绑定,正在开发MW级(兆瓦级)的SOFC系统,目标直指AI数据中心。
斗山燃料电池 (Doosan Fuel Cell):这家韩国巨头是Ceres的第一个“量产”伙伴,已经建成了50兆瓦的SOFC生产线,专攻数据中心市场。
![]()
五、 高盛的“核弹级”数据:65%的上涨空间!
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来了。高盛作为顶级投行,用模型算清了这笔账。他们的预测数据,堪称“核弹级”:
3倍上调!(236%)高盛认为,AI数据中心的需求增长,会远超市场预期。因此,他们将Ceres在2027年的专利费收入(Royalty revenue)预测,一次性上调了 236%!2028-2030年的预测也平均上调了200%以上。
专利费 = 50%以上收入!高盛预测,到2030年,光是收专利费这一项,就将占到Ceres总收入的54% 。这是一个高利润的“现金牛”业务。
50%的估值折扣!尽管Ceres的股价最近有所表现,但高盛指出,它的估值(EV/Sales)相比其历史平均水平,仍然有约50%的折价 (discount) 。
所以,高盛的最终结论是:“我们上调Ceres Power的12个月目标价,从 246上调至 480,对应 65% 的上涨空间。”
结语:抓住AI浪潮中“卖电”的铲子
今天,高盛为我们揭开的,就是这样一个秘密。
AI的浪潮势不可挡,但“电力短缺”是它最致命的瓶颈。谁能解决这个瓶颈,谁就是AI时代真正的“赋能者”。
Ceres Power,这家手握第3代SOFC核心技术,用“轻资产”模式疯狂收取专利费的公司,正站在这个风口之上。它不卖算力,它卖的是AI的“电力心脏”。
当市场还在为英伟达的GPU狂欢时,高盛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安静的印钞机”。
原创不易,记得“点赞+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