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孙柳
从盛夏到金秋,在通辽市科左中旗的乡村、社区、学校中,常常能见到一群青年身影,这是北京化工大学“百人·百对”帮扶计划实践团以“推普筑桥,助学扬帆”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优秀研究生组成的团队通过推普宣传、精准家访、入驻学校等方式,持续推动当地教育发展与文化传承。
自2021年启动以来,“百人·百对”帮扶计划已连续5年聚焦科左中旗教育振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组织500人次研究生与500人次当地中小学生结对,开展常态化、个性化帮扶。项目通过学业辅导、心理陪伴和价值引领助力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与此同时,项目入选了教育部2025年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典型案例。
暑假期间,实践团先后走进西毛都嘎查党群服务中心、梅林社区及多个结对学生家庭了解情况。团队为此精心组织推普讲座、互动游戏和经典诵读活动,生动阐述普通话在就业、出行、商贸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针对科左中旗蒙古族人口众多、语言使用多样的特点,实践团将推普作为打破沟通壁垒、增强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如今,实践团成员已深入保康一中、保康三中等学校,通过支教活动持续推动“推普+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延续志愿服务。
5年来,“百人·百对”帮扶计划已从单一的学业支持拓展至心理陪伴、文化传承、语言推广等多维度帮扶体系,形成了高校服务地区发展的可持续路径。实践团成员表示,他们将持续关注科左中旗的发展,用知识和热情为北疆学子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