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反映遮挡摄像头仍能解锁 iPhone,苹果客服称「解锁是通过深感摄像头」,这是什么原理?如何理解?今日,“iPhone面容解锁不需要摄像头”登上热搜,不少网友纷纷晒出遮盖摄像头依然能解锁手机,有网友直呼:冷知识,才知道!对此,苹果官方客服人员表示,解锁并不是通过前置摄像头,而是通过深感摄像头系统进行识别。
遮挡前置摄像头?那要是把灵动岛位置或者刘海屏的刘海位置全部遮挡住,能识别吗?肯定识别不了 ,当然这是很多水滴和挖孔的屏手机做不到的,至少需要做到刘海或者灵动岛,或者是华为采用的方案,前面开了三个孔,其实真正经常用的拍摄摄像头就一个,但对于面部识别却占据了一个,如果三个都遮挡住了,那就无法实现了!
![]()
所以用户反馈的遮挡可能并不算是有效的遮挡。网友发现用手指挡住iPhone的摄像头仍能解锁手机时,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藏着苹果Face ID系统的精妙设计。所谓的不需要摄像头其实是个误会——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我们平时自拍用的前置摄像头,而是隐藏在刘海或灵动岛区域的隐形战队:红外镜头、点阵投影器和红外摄像头。
普通手机自拍用的是可见光摄像头,就像人类用眼睛看世界;而Face ID更像是夜间视力仪,主要依赖红外成像技术。刘海区域集成了三个关键部件:
![]()
点阵投影器:会投射出3万多个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点,在你脸上形成独一无二的光网地图;
红外摄像头:拍摄这张光网地图的红外图像,捕捉面部深度信息;
红外镜头:负责在黑暗环境中也能清晰看见你的脸;
之所以遮住摄像头还能解锁,很可能只是挡住了可见光前置摄像头(用于拍照、视频通话),而真正工作的红外组件仍在正常运行。就像给手电筒蒙上红布,虽然可见光被挡住,但红外线依然能穿透。
![]()
Face ID的核心不是简单比对照片,而是构建3D面部模型。当你解锁时,点阵投影器先在脸上投射红外光点,形成精确到毫米的面部起伏数据(比如鼻梁高度、眼窝深度)。这些数据会转化为一串数学代码,与你初次设置时存在安全隔区的面部数据比对。
这就是为什么照片、面具甚至3D打印模型都无法欺骗Face ID——它识别的是立体面部结构,而非平面图像。就像钥匙和锁的关系,只有你的面部深度密码才能匹配那串数学密钥。
![]()
网友成功解锁的关键,往往是遮错了地方。如果仅挡住中间的前置摄像头(圆形或方形开孔),而刘海两侧的红外组件露在外面,Face ID依然能工作。但如果用不透明物体(比如胶带)完全覆盖整个刘海/灵动岛区域,所有红外部件被遮挡,解锁就会立即失效。
而且苹果官网也明确标注了:需保持原深感摄像头区域清洁且无遮挡。这里的摄像头实际指整个传感模组,而非单指前置摄像头。就像给手表蒙住表盘,指针再准也无法读取时间。
![]()
当你在全黑环境中拿起iPhone,Face ID依然能瞬间响应,这要归功于主动红外技术。普通手机在黑暗中无法拍照,因为缺乏可见光;而Face ID的红外摄像头自带光源(红外光点),相当于给自己打了一束隐形手电筒,让面部信息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无所遁形。
相比之下,一些安卓手机的2D面部识别仅依赖前置摄像头,在弱光环境下容易失效,安全性也远不及3D结构光技术——这就是为什么Face ID敢宣称:安全性是Touch ID的20倍。
![]()
遮挡摄像头仍能解锁」的现象,本质是手机功能专业化的体现。就像智能手机将通话、相机、导航功能分离,Face ID也把「拍照」和「身份验证」分配给了不同硬件:
前置摄像头:专注于可见光成像(自拍、视频)
红外模组:专攻身份验证(安全、全天候)
这种分工让Face ID在保持高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无感解锁」的便捷性。当你戴着口罩解锁失败时,其实是因为鼻子和嘴巴被遮挡后,面部特征点不足;而当你只是挡住自拍镜头时,红外战队仍在默默完成它们的使命。
![]()
下次解锁iPhone时,不妨留意一下灵动岛的微弱闪光——那是红外光点在工作的证明。科技的魅力往往藏在这些看不见的细节里:不是手机不需要摄像头,而是它用更聪明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看见」的含义。你还发现过哪些手机功能的隐藏用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发现。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