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巴西抛出一枚“外交惊雷”:总统卢拉正式签署法案,宣布在11月11日至21日期间,将首都从现代化高原都市巴西利亚,临时迁至亚马孙雨林腹地的贝伦。这场仅持续11天的“权力迁徙”,不仅让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核心机构集体搬家,更让全球聚焦——放着成熟首都不用,偏要把权力中心搬到雨林边缘,巴西这波操作绝非形式主义,而是一场瞄准全球气候治理的战略表态。
![]()
临时迁都的核心,是把“亚马孙命运”推上世界舞台中央。贝伦不是普通城市,它是亚马孙地区的交通枢纽与经济核心,坐落在雨林边缘、亚马孙河穿城而过,是距离全球“地球之肺”最近的权力节点。卢拉政府直言不讳:此举就是要打破“气候讨论脱离生态现场”的质疑,让各国政要在雨林腹地直面全球变暖的核心议题。要知道,亚马孙雨林储存的碳量占全球陆地碳库的10%,其保护状况直接决定地球气候走向,而巴西作为雨林主要拥有国,一直面临“保护不足”的国际压力。这次把首都搬到雨林门口,相当于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亚马孙的未来,就是巴西的国家优先级”。
更深层的考量,是复刻历史成功,巩固气候外交先锋地位。巴西并非首次玩“临时迁都”这招——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峰会)期间,它就曾将首都临时迁至里约热内卢,最终推动《里约宣言》等里程碑式文件落地,奠定了自身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话语权。如今COP30(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再度落地巴西,卢拉选择复刻这一“权力位移”策略,本质是用历史验证过的有效方式,向世界传递“巴西将主导雨林保护议程”的信号。临时迁都期间,总统签署的所有法令都将标注“贝伦签发”,三大权力机构同步办公,这种“沉浸式”执政姿态,远比空洞的宣言更有说服力。
这背后更藏着巴西的“双重博弈”:对内凝聚共识,对外争取主动。近年来,亚马孙雨林的非法砍伐、资源开发争议一直撕裂巴西社会,部分利益群体与环保力量冲突不断。将权力中心短暂迁入雨林地区,既能让决策者直面生态保护的现实压力,也能带动当地基建、民生关注度,让“雨林保护=发展机遇”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外而言,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常因“减排责任”争执不下,巴西此举相当于搭建了一个“雨林主场”,既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诚意,也能更有力地争取国际资金、技术支持,为雨林保护换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11天的临时迁都,看似短暂,却承载着巴西的大野心:它不想只做“雨林拥有国”,更要做“全球气候治理的主导者”。当权力中心与生态核心重叠,当外交表态转化为实地行动,这场特殊的“迁都”早已超越形式本身。正如巴西众议员若泽·普里安特所言,这是“巩固巴西气候外交先锋地位的关键一步”。
在全球变暖日趋严峻的今天,巴西用一场大胆的“权力迁徙”证明:保护环境从来不是孤立的议题,而是关乎国家战略、全球格局的核心博弈。这场11天的临时迁都,终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而亚马孙雨林的命运,也正随着这场特殊的“迁都”,被推向新的历史转折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