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运金融人士 James Lightbourn(Shipping Financier)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段有关于恒力重工的英文版宣传视频(如上),引发国外航运圈多位相关认识的讨论。
视频展示了恒力重工接收STX大连之后重整以及船体分段、总组坞内作业、自动焊接系统及大型龙门吊协同调度的生产场景,并配文指出恒力重工自2022年恢复接单以来,已完成多艘新船交付,并将手持订单规模扩大至超过140艘(现在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客户遍布全球大型船东与航运资本。这一动态迅速成为全球造船业关注的焦点,背后折射的是中国造船体系竞争力在新周期中的再度显性化。
从“恢复产线”到“重新进入全球主航道”
STX大连曾经历产业下行与停摆破产阶段,但自2022年被恒力接收启动恢复以来,在短时间内重建并强化了船舶建造核心产线,并集中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和分段建造流程的系统校正,使得产能恢复不仅达到原先水平,更呈现出生产效率阶段性提升的特征。
与之同步的,是市场侧信任的重建。三年内,恒力重工接连获得来自希腊、挪威、中东及亚洲头部船队的新造船订单,订单结构从常规散货船逐步向更大型、更复杂、技术门槛更高的船型延展。这意味着恒力不仅恢复了生产力,更重新进入了全球主流船东的供应链体系。
“并非靠低成本,而是靠体系效率”
在讨论中,有声音试图将这家中国船厂竞争力简单归因于“人工成本低”。对此,James Lightbourn 在评论中给出了数字解释和更深层次观察。他指出,中国船厂工人平均年收入约为1.7万美元,而美国船厂工人平均达10万美元,差距存在,但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并非工资水平本身,而是中国造船业的体系化效率。
引用(James Lightbourn,Shipping Financier): “中国船厂的优势不只是人工成本,而是高度集成的产线、成熟的供应链和可规模化复制的造船系统。”
这一观点也获得多方验证:中国造船体系的竞争优势来自完整产业链布局、区域性造船与配套集群、数字化建造调配能力、以及可快速集中资源进行结构性扩产的能力。这意味着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并非“压低成本”,而是“放大组织效率”。
关于“船舶寿命与质量”的争论:标准已悄然改变
关于“造船质量和寿命”的话题,讨论中也呈现出新的行业共识。过去将寿命与质量直接绑定的判断方式正在让位于更复杂的体系评估。船舶实际寿命往往由航区、维护制度、资产管理能力、燃油系统升级预留等多维因素共同决定,而非单纯由建造时的材料或工艺所决定。在绿色燃料和数字化管理成为新造船核心参数的时代,船舶是否具备系统改装能力、能源效率控制能力和结构预留能力,正在成为评价体系的关键。恒力重工所展示的正是以新一代造船标准为导向的能力路径。
在讨论中,Phillip Alexander Sissener(航运技术与船舶管理顾问)就 提到,造船品质与寿命评价不应被简化为产地差异,而需要纳入材料等级、结构标准、保养体系和运营制度等因素。他指出,随着绿色燃料、推进系统升级和数字化监管平台成为新船价值核心,能否为未来改装和能效提升预留空间,正在成为现代造船评价的重要标准。
因此,目前关于“中国造船寿命是否落后”的旧式比较,事实上已无法准确描述行业竞争的新重心。新竞赛并非“谁建得最厚”,而是“谁建得最可升级”。
全球造船竞争:不是单一船厂竞争,而是产业体系竞争
在更宏观的讨论中,Jonathan Kempe(Maritime Strategy & Policy Analyst) 提出,美国和欧洲想复制恒力重工式的三年产能恢复难度极高,因为制约因素并不在技术,而在制度与产业组织方式:
引用(Jonathan Kempe): “在分散供应链、工会结构、审批体系和资本调配效率受限的环境中,要实现三年级别的造船产能重构,其难度不是工业问题,而是体系问题。”
而 Colin Grabow(Cato Institute 海事政策研究员) 则以 Jones Act 船队中的船龄结构为例指出,建造体系的差异比造船国家标签更能决定寿命与效率,也证明美国当前的造船体系已长期偏离全球主流竞争轨道。
恒力重工的意义:是企业的回归,也是中国造船体系能力的再集中呈现
恒力重工的恢复与扩张,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经营成功,更体现了中国造船产业在进入绿色、新燃料和大规模船队更新周期后,继续保持强竞争力的能力基础。其背后是一套可协同、可复制、可扩展、可持续演进的产业链组织模型。
全球造船业的竞争重心,正在从“造得出来”转向“能否长期稳定、规模化、可持续地造得出来”。
恒力重工的崛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被重新看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