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帮人代寄信的这些年,我见过不少家属朋友的亲友被带进看守所。
很多家属最初的想法很简单:进去待一阵子,吃住差点,等时间一到自然能出来。
可是真正接触这些在押人员家属的人才知道,人在看守所里面,如果没有亲友家属在外面的鼓励和支持,在里面孤家寡人,那生活究竟有多么困难?
![]()
一、生活上的艰难
看守所里吃饭讲究的是管饱,但很难兼顾营养。
主食大多是馒头、稀饭,菜往往都是白菜、土豆丝,至于肉片和油水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有家人存钱的,能在里面买些牛奶、饼干、泡面、小零食改善生活。
没人管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吃,自己在一旁咽口水。
更严重的是,很多当事人本身有慢性病,外面随时能拿药,可在所内,医疗条件有限,药物种类更有限。
如果家属不去沟通、不申请送药,病情往往会拖着拖着,就出问题了。
二、心理落差与孤立无援
看守所并不是普通的拘留室,而是全封闭、高压管理。
想象一下,20~50个人,挤在一间不到40平米的房间里。
白天,所有人盘腿坐着,一天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晚上侧身挨着侧身睡,想翻个身都可能吵到别人被骂。
里面24小时灯光通明,晚上睡觉也还要起来轮流值班,想睡个好觉几乎不可能。
刚进去的新人,一个星期下来,眼睛通红,精神恍恍惚惚。
在外面,上个厕所、洗个澡都是很私密的事。
第一次进去的人,常常因为紧张,站在几十双眼睛注视下拉不出来,急得满脸通红,惹来一阵讥笑。
![]()
想象一下,你最私密的时刻,都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这种心理压力,没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
夏天30多度,没有空调,只能忍着闷热,冬天可能零下几度,湿冷刺骨,瑟瑟发抖,衣物只能靠家属送。
有亲人管的,定期送干净衣服,可以换洗,没人管的,只能穿别人丢弃的旧衣服,破的、脏的,还得感恩戴德地说谢谢。
更难的是信息封闭,里面不能打电话、亲属也不能探视。
唯一的消息来源,只有通过律师会见才能把真实情况传达出来。
特别是看到别人能收到存款、收到信件、有人送衣服,自己却什么都没有,那种心理上的落差感,会被无限放大。
所以,我们家属朋友一定在人进去的第一时间给他们充钱,送衣,然后,定时给他们写信寄照片过去,如果不方便去邮局寄信,也可以在暖心驿小程序写信,寄照片的,还可以随信够买一些信封和邮票,方便他们给亲人回信,毕竟里面的消费是受限制的。
![]()
三、人际关系的冷暖
在看守所里,除了身体和心理的折磨,人际关系也是一道难关。
进去以后,通常有个号头,也就是管整个监室秩序的在押人员。
床位、杂活、值班顺序,都是号头安排。
有家属存钱的,往往能分到靠里的好床位,冬天不挨着墙角,夏天不挨着厕所。
没人管的,只能睡在风口或者厕所旁,夜里臭味冲鼻,冬天冷风直灌。
新人刚进去,都要干杂活。
擦厕所、刷痰盂、倒泔水,这些脏活累活通常是新人的必修课。
有家属送钱、有人照应的,做几天就能换下来,没人管的,就会一直被点名去干。
在里面连最基本的纸巾,也成了稀缺品。
有家属寄钱的,可以一提一提买放在床头;没人管的,用完发的那点纸后,只能尴尬地四处张口讨要。
有个当事人跟我说:最丢脸的不是没吃的,而是上完厕所,求别人给张纸,对方还要冷眼看你半天才扔过来。
![]()
他们往往只能帮别人干活、端水、洗衣服,讨好被人换来几卷纸。
吃饭时,虽然大家分量一样,但细节不同:有人能分到热乎乎的头锅饭。没人管的,只能捧着发凉的尾锅汤。
记得有个当事人跟律师说:
律师,我最怕的不是饭差,而是大家都在吃泡面,屋子里香气四溢,就我一个人只能喝白菜汤。那种眼神,比挨打还难受。
在这种环境下,有没有家属支持,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地位。
有钱在账上,就能买东西,能交际,没有,就只能低声下气,甚至被人呼来喝去。
四、案件上的被动
侦查机关提交的报捕材料,往往是单方面指控。
若没有律师提出异议,当事人根本没有能力自己去反驳,家属缺位,就意味着案件在无人辩护的状态下运行。
刑事案件不仅是身体的熬,还有程序上的关键节点,没有家属帮忙,意味着很多机会会错过。
批捕阶段无人递交意见
37天,这是一个普通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注意到的数字。
但对于看守所里的人来说,这37天就像是生死线。
里面的人,无法去进行退赃退赔,无法主动和检察官沟通。
37天的黄金节点,能否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没有人替他提交《不予批捕律师意见》、是否及时向检察院说明情况。
如果没人管,那就只能被动等待,几乎注定会被批捕,然后是起诉、判刑...
取保候审的条件无法落实
取保候审需要保证人、保证金或其他担保条件。
没有家属在外协调,公安机关根本不可能轻易同意取保。
错过时机,就只能一直关在里面,等到案件移送起诉。
我见过太多本可以取保的案件,因为没有家属配合和支持,当事人只能在里面干等着,最后等到被批捕。
很多家属担心找不到好律师,其实可以找小编帮忙的,我们平台有和律师合作的,都是精挑细选的,可以保障家属的权益,不会让你交了钱之后律师对你爱理不理的状态。
五、社会的误解,在押=有罪
很多人觉得,进了看守所里的人都是罪犯,就该受到惩罚,没什么值得同情的。
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完全对。
很多人只是因为案件调查需要被暂时关押,并不代表他们已经有罪。
但在办案过程中,我见过太多冤枉或轻微涉案的人:
有人银行卡借给朋友,结果卷进洗钱案
有人帮忙收个快递,就被当作诈骗链条的一环
有人只是给别人发过验证码,结果背上了电诈帮凶的嫌疑。
这些案件,最后有的撤案,有的无罪释放。
有些人自己都不知道犯了什么罪,他们也许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成为了一些案件中被人利用的受害者。
可在被关押的那段日子里,他们跟真正的罪犯没有任何区别。
在看守所里,他们要面对的,不只是审讯,还有社会和家人的误解。
这些人进去的时候,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有正常的工作、家庭和生活。
可当他们被冤枉时,如果没有家人帮助,就只能在绝望中等待。
更残忍的是,家属因为觉得丢人,刻意不理不问。
当一个人在最黑暗的时刻,连亲人都背过身,那种心境,足以把一个人彻底压垮。
六、那些让人心碎的细节
1.律师,我想妈妈了
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因为掩饰隐瞒罪被刑拘。
第一次见面,他红着眼眶问我:律师,我妈知道我进来了吗?她会不会担心?
后来才知道,他是单亲家庭,妈妈做清洁工养大他,在被抓的几个月里,妈妈还以为儿子出差了。
他哭着说:我最怕的不是坐牢,而是我妈知道真相后会有多伤心。
2.我只想给女儿买个娃娃
一个做小生意的父亲,为了多赚点钱,卖了些假货被抓。
律师,我女儿5岁了,答应给她买个芭比娃娃,到现在还没买,她还在等我回家呢...
说这话时,这个1米8的大男人哭得像个孩子。
3.我的狗还在家等我
这听起来可能很荒诞,但对当事人来说,这就是他的牵挂。
我养了5年的金毛,每天晚上都等我回家,现在我不在,它会不会以为我不要它了?
作为暖心驿的小编,我一次次被这样的细节击中。
在看守所里,他们不只是嫌疑人,也是母亲的孩子、孩子的父亲、宠物的主人。
法律是冷的,但人心是热的,他们也有牵挂,也有人性。
![]()
在看守所里,最可怕的不是身体上的痛苦,而是精神上的绝望。
当一个人觉得被全世界抛弃时,他很可能真的会放弃自己,会变得自暴自弃。
但如果他知道,外面还有人在为他努力,还有人在等他回家,那份希望就会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所以,如果你的家人不幸遇到这种情况,请不要抛弃他。
不要因为丢脸选择沉默,不要因为省钱错过机会。
我见过太多因为家属不理解、不作为,导致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也见过很多因为家属及时行动,让当事人重获自由的奇迹。
你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动,都可能决定亲人的命运。
当你的亲人在看守所里度过第一个夜晚时,他最需要的不是你的眼泪,而是你的行动。
因为在那个冰冷的地方,只有亲人的支持,才是他重见光明的希望。
我是【公众号】暖心驿,在线寄信到看守所,监狱,戒毒所,少管所,特殊学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