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名为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公司近期成为国际焦点。
这家总部位于荷兰、由中方资本控股的企业,其生产的芯片对全球汽车制造业至关重要。
事件起因是荷兰于9月底冻结了该公司资产和知识产权。
这一决定立即引发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震荡,多家欧美汽车工厂面临停产风险。
11月4日,中方指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出现的混乱局面,责任完全在于荷兰未能展现解决问题的诚意。
尽管欧盟称已与中方取得进展,"避免了最坏情况"。
荷兰也表示仍在寻求解决方案,但各方表态的矛盾让急需芯片的汽车制造商倍感担忧。
《华尔街日报》披露的信息显示,美国可能在此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报道,美方早在6月就要求更换该公司中国籍CEO,使得整起事件看起来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行动。
面对危机,中方于11月1对符合条件的芯片出口予以豁免,同时明确强调责任在于荷方。
中方敦促荷兰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共同寻求建设性解决方案。
![]()
在中美高层互动的同时,中方与欧盟也举行了一场闭门会议,重点围绕如何保障以稀土为代表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展开讨论。
尽管欧盟想借此打开局面,但此次对话似乎未能真正解决欧洲企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欧洲的处境正日益被动。
整起事件的导火索可追溯至九月底。美国出台严格的芯片出口新规后,荷兰以“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了具有中资背景的安世半导体公司。
此举引发连锁反应,欧盟汽车制造业首当其冲,多家车企发出停产警告。
![]()
然而,随着中美之间达成协议,局势出现转机。
根据协商结果,美国同意暂缓执行出口管制措施一年,中方也相应暂停部分出口限制。
这使得荷兰此前单方面的行动陷入尴尬。
尽管荷兰否认受到外部施压,但有迹象表明美国曾要求更换安世管理层。
![]()
中方明确指出,是荷兰的不当干预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并承诺为受影响企业提供支持,暗示可能考虑取消相关出口限制。
同时有消息称,安世半导体将恢复向其在中方工厂供应核心芯片材料。
欧盟方面则主张,中美协议应具有普遍适用性,欧洲理应从中受益,并表示将尽快与中方展开沟通。
事实上,中方自四月起收紧稀土出口,已对依赖稀土进行高端制造的欧洲企业造成冲击。
![]()
为降低供应链风险,欧盟正推动其“关键原材料计划”,并联合七国集团成立“关键矿产联盟”。
目的在实现供应来源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当前,随着中美关系出现阶段性缓和,围绕关键矿产的博弈进入微妙平静期。
但接下来各方具体怎么谈、怎么做,这才是决定未来局势的真正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