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有一种夫妻离婚的概率特别高。
起初,他们的婚姻看起来如此完美。另一半对家庭格外负责:他会细心照顾你的情绪,包容你的小脾气,总是以你的需求为重,几乎对你百依百顺。
你会觉得自己找到了世界上最棒的伴侣,沉浸在强烈的幸福感中,越来越依赖他。
我的朋友小彦曾经就拥有这样一段令人羡慕的婚姻。她的丈夫小江是个“完美伴侣”,记得她每个喜好,总在她需要时出现,甚至牺牲自己的爱好来陪伴她。
小彦常说:“我上辈子一定拯救了银河系,才遇到这样的老公。”
渐渐地,小彦成了这段关系中被偏爱的一方,小江则是那个不停付出的人。而这时,小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她在心理上“退行”了。
也就是说,她无意识地回到了孩童状态,把自己当成了感情中理应被爱的一方,认为另一半就应该照顾她,就像我们童年时期期待的“理想父母”那样。
就这样,在行为上,她不断索取爱,却越来越看不见丈夫的需求和感受。
因为她已经把小江当成了自己的“情感服务者”,把自己对完美被爱的期待全部投射到了伴侣身上。而小江的顺从度又那么高,这让小彦深信自己能永远从他那里得到满足。
她可以随意提出要求,也可以在需求没被满足时指责他、否定他,而小江总是一如既往地包容她。
于是,小彦越来越笃定小江永远不会离开她。她逐渐放大自己的感受,适应了以自我为中心,开始用自己需求是否被满足来评判丈夫的一举一动。
![]()
02
这样的婚姻模式,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在婚姻前期,像小江这样的伴侣之所以愿意不断付出,通常有他们的内在动力。
也许他们来自不太幸福的家庭,特别渴望自己能组建一个温暖的家,通过照顾别人来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或者他特别爱你,有强烈的为你付出的意愿,当你需要他时,他会感到自己有价值、有力量。
但每个人都会有生命的低谷期,都会有迫切需要支持的阶段。
比如遭遇亲人离世、事业陷入困境、外部环境带来的强烈不安全感等等。在这些备受压力的时刻,他们会暂时失去付出的动力,没有精力再考虑你的需求,反而会开始向你索取。
他期待你也能给予情感支持,让他感到自己付出许多的家,真的可以成为避风港。
而这时,你却很可能无视他的处境,因为你早已习惯了他作为爱的提供者,很难在他的低谷期转换角色去给予爱。
小彦的丈夫小江就是这样。去年,小江的父亲突然病重,他自己的事业也遭遇重大挫折。
在这个最需要支持的阶段,小江向小彦流露出脆弱,希望得到理解和安慰。但小彦却因为他忘记结婚纪念日而大发雷霆,完全没注意到丈夫眼中的黯淡。
小江后来对我说:“那一刻,我的心真的死了。我为她付出那么多,却连一丝理解和安慰都换不来。”
![]()
03
这样的失望积累到一定程度,伴侣就会提出离婚。
而且一旦提出离婚,他们的态度会发生巨变,变得格外冷漠,抗拒你的靠近。
这是因为,他们内心觉得自己为家庭付出了一切,努力经营感情,却发现付出越多,得到的爱、理解和支持反而越少。
他会意识到,你其实并不爱他,你只是需要他、依赖他,想要一个“角色”来为你服务。
于是他确对继续和你生活下去,他彻底失去了信心。
过去,他相信只要付出、牺牲、对你好,就一定能换回你的爱。
但他最终明白,他无条件的付出反而让你变得更加自我。所以,他决定从此“为自己而活”,不再过度在意别人。
所以后来,他从对你特别好,变成了对你格外冷漠。
这时,无论你讨好、认错,还是请家人劝和,跟他谈对孩子责任,都打消不了他离婚的决心。
因为,当伴侣对家的心死了,婚姻也就难以挽回了。
![]()
04
那么,这样的婚姻还有救吗?
其实,这类婚姻想要修复,关键是要消解伴侣内心的失望感,让他重新对家产生期待。
我的另一位朋友小冉也经历过类似的婚姻危机。当她丈夫提出离婚时,她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多年来只知索取不知回报。
她没有和丈夫大吵大闹,而是真诚地说:“我明白了你的感受,这些年来,你为这个家付出那么多,我却从未真正看见你的需要。对不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不再以自己为中心,而是学会主动关心丈夫的工作压力,在他疲惫时递上一杯热茶,在他烦恼时安静倾听。
起初丈夫毫无反应,但三个月后,态度开始软化。一年后,他们的关系竟然奇迹般修复了,而且比以往更加亲密。
小冉后来感慨道:“婚姻不是单行道,爱需要双向流动。”
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言:“不成熟的爱说‘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说‘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当我们学会把伴侣从“服务者”还原为平等的人,能够看见并回应他们的情感需求,我们才有机会修复即将破裂的婚姻,让彼此重归于好。
婚姻最美的样子,不是一个人无止境地付出,另一个人心安理得地接受,而是夫妻二人的相互滋养,在漫长岁月中的彼此照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