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商报
![]()
米兰双城时尚周现场,龙华乐聚机器人“夸父”牵手非遗绣娘时装周走秀成“超模”。
![]()
11月2日,第十五届运动会火炬传递深圳站举行,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在传递火炬。(新华)
机器人在春晚舞台扭秧歌、在T台踏着“猫步”走秀、进入工厂协助造车……
机器人产业正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姿态,在科技浪潮中破浪前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依靠强大的产业优势与深厚的创新土壤,深圳龙华区机器人产业提早布局、稳扎稳打、快速崛起。目前,龙华全区已集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企业591家,其中“四上”企业360家;2024年产业增加值达41.8亿元,预计“十四五”末产值将突破320亿元。从政策体系的完善到关键技术的攻关,从企业集群的培育到应用场景的落地,龙华正以创新为引擎,推动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勾勒出一条清晰的产业升级路径。
科技竞争新高地
构建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生态
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尺。龙华区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视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倾斜,构建起覆盖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在基础层,宝德、华傲、盘古龙华等35家“四上”企业聚焦芯片、算法等底层技术研发;技术层拥有科大讯飞、富瑞姆等38家企业,专注智能算法与机器视觉等核心突破;应用层企业达287家,涵盖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多个领域,形成良好的产业梯队布局。
技术创新正成为龙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区内企业累计专利及软著总量突破500件,捷顺科技、银星智能等企业知识产权积累均超千项。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崖山数据库”,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机器人数据安全与高效处理提供底层支持。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重点科研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级研发任务,推动智能感知、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持续突破,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创新载体建设方面,龙华区已建成64个人工智能相关创新载体,包括1个国家级、23个省级平台,形成多层次创新支撑体系。以北站片区为核心的“龙华中轴人工智能集聚区”被认定为深圳市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之一,聚焦芯片、算力设备、智能传感器等重点领域;锦绣科学园作为全区唯一“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专业园区”,不仅牵头组织多家高成长企业参与国内外重要展会,更打造了“5+1”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生态。园区企业诺亦腾的动作捕捉技术、未来飞行的无人机编队系统、正隆伟业的高精度视觉对刀仪、西马龙的AI智能口腔护理产品等,均在国内外舞台上获得高度关注,展现出龙华智造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活力。
未来产业新赛道
引领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潮流
今年全国两会,“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龙华区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在今年8月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龙华企业乐聚机器人推出的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夸父”,完成从摆摊到配送、从表演到搬运的全场景演示,尤其实现了跨越1200公里的超远距离户外配送,展示出低延时通信与自主导航的强大能力,标志着龙华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人形机器人只是龙华在机器人多元化应用中的一个缩影。汉阳科技作为全球消费级扫雪机器人领域的开拓者,年产能达20万台,2024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元鼎智能在泳池机器人领域突破水下信号处理与光折射适应性等关键技术,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在亚马逊平台销量占有率第一;博铭维则聚焦城市地下空间运维,构建AI驱动的智慧管网运维体系,推动行业从“碎片化服务”迈向“系统化治理”。这些企业的成功,充分体现了龙华机器人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布局。
应用场景的拓展与深化正成为龙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特色。区政府通过“揭榜挂帅”机制,鼓励企业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打造创新场景示范。对获批国家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任务的单位,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支持“AI+”与“机器人+”融合应用。目前,全区已推动近百款AI产品进入实际应用场所,涵盖教育、医疗、政务、司法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经济发展新引擎
政策赋能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力
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龙华区通过构建多层次政策体系,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先后出台《龙华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龙华区推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从算力供给、数据保障、生态构建、营商环境等方面形成全覆盖支持网络,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资金支持方面,龙华区创新实施“算力券”制度,每家企业最高可获得300万元补贴,有效降低研发成本。对获批“揭榜挂帅”项目的单位,分别给予发榜方最高200万元、揭榜方最高400万元资助。这些精准施策极大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吸引了第四范式、镜识机器人、诺亦腾科技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落地,形成产业集聚的“磁吸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集聚效应正在龙华区不断凸显。目前龙华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2家,规上企业1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93家。头部企业如汇川技术、乐聚机器人等不仅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发挥引领作用,还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形成“头部引领-生态协同-人才汇聚-资本集聚”的良性循环。作为产业集聚重要载体的锦绣科学园,构建了“政策+技术+场景”全方位赋能体系,提供最高50%租金补贴、2000万元专项政策包及人才公寓配套,并通过5000万元规模的专项产业基金优先投资园内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企业,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高地。
基层应用与人才培育正成为龙华产业发展的坚实支撑。民治、观澜、大浪等街道全面接入DeepSeek AI等系统,实现行政执法、公文处理、社区调解等场景的智能化升级。福城、龙华、观湖等街道开展“AI夜校”“青鸟梦工厂”等培训项目,惠及职工、创业者、待业人员等多类群体,2024年以来累计培训超2300人次,有效提升数字技能与就业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展望未来,龙华区将继续实施人工智能及机器人“1+2+6+100”行动计划,推动相关企业突破1000家,打造2个高水平科研平台、6个协同创新中心和100个创新应用场景,以机器人产业为重要引擎,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在这个过程中,龙华区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地,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龙华模式”。
从顶层设计到场景应用、从生态构建到政策赋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浪潮中,龙华区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完成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创造,再到创新生态的华丽蜕变。
曾智辉 陈柱锦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