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回顾:世界杯摘银背后的"还可以"
当全红婵在跳水世界杯加拿大站获得第五名后,面对镜头说出"我觉得还可以"时,这个17岁的奥运冠军再次成为焦点。她的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一次日常训练,但这句话背后却藏着更复杂的故事——近日她的身高增至约1.6米,体重达48公斤,正处于每个跳水运动员都要面对的生长发育期。
![]()
image
对比队友陈芋汐的稳定发挥,全红婵的"还可以"引发热议:这是天才少女的谦虚,还是身体变化带来的真实困境?教练陈若琳的回应给出了答案:"每个运动员都会经历生长发育期,全红婵对自己要求很高。"
数据透视:发育期运动员的客观规律
翻开全红婵的成长档案,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的完美表现仿佛还在眼前。当时14岁的她以三跳满分的成绩夺冠,407C动作的水花消失术成为经典。但随后的世锦赛、世界杯系列赛中,她的动作完成分出现微妙波动,特别是207B这个曾经的优势动作,压水花效果明显受到体重增加的影响。
![]()
image
体育科学数据显示,女性跳水运动员的黄金年龄通常在14-18岁之间。伏明霞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就曾面临类似挑战,当时她通过调整技术细节,最终在悉尼奥运会实现卫冕。全红婵现在经历的,正是每个顶级运动员都要跨越的"成长门槛"。
成长启示:超越胜负的体育精神
"要适应体重变化,适应了就进入平稳期了。"全红婵的赛后发言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清醒。这种适应不是被动妥协,而是主动进化:
![]()
image
- 身体重塑:每增加一公斤体重,都需要重新计算起跳角度和旋转速度。她的训练视频显示,现在每天要额外进行两小时核心力量训练来保持空中姿态。
- 心理调适:从横空出世的"天才少女"到需要克服生理规律的"成熟选手",她正在学习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 长期视野:郭晶晶23岁才获得首枚奥运金牌,她的案例证明,发育期调整得当的运动员往往拥有更持久的职业生涯。
![]()
image
实力评估:短期波动与长期潜力
专业裁判的评分表透露更多信息:虽然全红婵在加拿大站的决赛中排名第五,但她的自评却是"发挥超预期"。这种反差恰恰说明,她正在经历技术转型的关键期——
- 稳定性考验:6243D动作的入水角度比去年同期平均偏移2.3度,这是身体变化的直接体现。
- 突破可能:她已开始尝试109C(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这个3.3难度的新动作,一旦掌握将成为新的杀手锏。
- 系统支撑:陈若琳作为经历过相同困境的教练,制定的"先适应再突破"训练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结语:在"还可以"中看见成长的力量
当全红婵说"还可以"时,她说的不是认输,而是成长。就像谷爱凌在2022冬奥会前说的:"压力不是我的敌人,而是让我跳得更高的弹簧。"现在,全红婵和陈芋汐组成的"双子星"正在演绎跳水界最珍贵的剧本——不是独舞,而是共进。
发育期的水花终会平息,而一个更强大的全红婵,正在这些"还可以"的积累中悄然成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